农业机器人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机器人,已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机器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农业机器人正在从一般性的自动化设备,向着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方向转变,从通讯控制到末端执行器操作等各个方面,都在实现技术迭代。
为农业生产带来诸多积极影响
“如今老龄化问题严重,农业面临着人手短缺等问题,而农业机器人面向农业场景,可实现精准感知、自主决策、智能控制、自动执行。”赵春江说,经历技术的发展,农业机器人如今可以进行农田作业轨迹建圈,作物行识别、避障,也可以进行多机通讯、多部件通讯、生产信息通讯、决策信息通讯。此外,农业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目标识别、生产预测任务决策、故障诊断。
赵春江提到,从执行层面看,农业机器人可以精准对靶、柔顺操作人机交互、动态伺服,也可以强化学习、性能优化提升,远端调度。其也可以进行多任务协同、例如多机和执行器的协同、时间、空间匹配,以及在视觉,激光雷达,超声接触力、角度及流量上,对农业予以帮助。
专家表示,农业机器人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而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替代部分人力劳动,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机器人还能够通过精准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种植、采摘、喂养、收割等环节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举例来说,去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农大”)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发的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完成了果园实地试验,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台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公开文献资料显示,相较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苹果采摘机器人,目前西北农大的苹果采摘机器人在多方面实现了赶超:一是识别时间快,华盛顿州立大学是1.5秒,西北农大为0.015秒;二是采摘方式灵巧,华盛顿州立大学采用拉拽分离,西北农大则采用仿生旋转拉拽,能耗小;三是采摘手臂多,西北农大成功创制的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两臂协同,大大提高了整机采摘效率。
另一方面,农业机器人的运用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而农业机器人的运用可以使农民节省资源和成本。农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和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苹果、梨、桃等采摘作业约占整个生产过程作业量的40%,占总生产成本的50%—70%。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的出现,使果园采摘从“梯子+篮子”的传统模式迈向机器人自主协同作业方式,采摘人工成本将大大降低。
赵春江说,目前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发展非常快,且每年都在持续增加,目前全球大概有70万个不同智能程度的农业机器人。值得一提的是,近5年来,我国农业机器人需求量保持38.6%的增长。
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型
随着人工智能站上风口,农业也将成为该技术落地的重要商业化场景,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和模式将成为大势所趋。
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的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大田系列农业AI机器人行驶在田间地头,旋耕、起垄、洒水、播种……只要工程师通过手机发出操作指令,它们就能各司其职,保质保量完成农耕任务。
在经济效益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前景可期。“智能机器人不仅节省生产成本,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更利于产品的溯源和绿色有机认证,实现零碳排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上海点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悦说。
政策也在引导农业机器人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果蔬剪枝、采摘收获、分选等农业机器人。此外,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实施农业机器人发展战略,研发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的新一代农业机器人,加快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人工智能是智慧农业的新机遇吗?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进步,农业生产势必会走向智能化、无人化。
人工智能行业分析人士郭涛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农作物种植管理、病虫害预测和防治、农业机械自动化、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成熟领域全面应用,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目前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应用尚存在商业化难、技术稳定性不足、政策规范缺乏、规模化程度不够等难点。“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成本较高,商用化还需要时间。”全联并购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传统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的设备、软件和培训等成本较高,中小规模农企或农户难以负担。此外,人工智能还存在技术稳定性、数据隐私与安全、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问题。农业领域的复杂性也增加了应用难度。
“政策方面尚缺乏完善的法规和标准,农业智能化发展的规范性不足。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出台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表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需要通过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他们对于智能农业的认知和使用技能。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未来将会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受限于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大农场较少,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但是发展速度一定会很快。”专家表示,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在推广无人农场、智慧农场等技术,许多经济发达省份已走在前列,为全国作出了示范。
(中国食品报)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