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我国工具行业市场现状及今后十年战略方针简析

  一、我国工具市场当前形势分析

  从2011年初到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国工具行业经历了前扬后抑、跌宕起伏的巨大变化。记得2011年5月,在分会财务、信息工作会议期间,各企业都感到市场需求强劲,订单蜂拥而至,需求超过了生产能力,周末不加班无法完成任务。但这种供不应求的销售形势,从下半年起便悄然发生变化。首先感受到市场变冷的是,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出现订单大幅度下滑,甚至生产销售陷入困境的局面。与此同时,对于大多数重点骨干企业来讲,虽然也出现了订单减少、增速趋缓的状况,但总体来说,下半年仍保持了较快发展的势头,平均增速维持在20%以上,见图1。特别要指出的是,大多数高端产品,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

  总的看来,2011年下半年中国工具行业各企业的产销活动,在国家加大对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后,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第一,一些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由于品牌知名度低、产品结构落后、质量不稳定等原因,在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首先被边缘化而致销售明显下滑,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第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大批品牌好、质量稳定、服务到位的企业,在市场形势变化中,继续获得广大用户的支持和认可,仍然维持了较高的订单份额增长速度。第三,一些更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走在同行的前面,在现代高效刀具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方面积累了相当实力,具备了批量进入汽车制造等现代先进制造业领域的能力。

  大家看到,这第三类企业在下半年的严峻宏观环境下,销售业绩却逆势而上,取得了同比增长超过50%的骄人业绩。使全行业为之振奋!这一事实再一次生动地告诉我们:国内制造业对刀具的需求,正在从中、低端为主向高端为主转移,现代高效刀具的需求将明显提速。与此同时还应看到,这次国家在“调结构、促转型”背景下实施的宏观调控,并不是简单的全面收缩,而是对不同行业有保有压,体现了促进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而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将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对此,广大工具企业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应对准备。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遇到了国际、国内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经济增速逐月下行的趋势明显。由图1可以看出,进入2012年,我国工具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放缓,1~4月连续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比工具分会去年四季度提出的今年增长速度回落到10%~15%的预测,显得更加严峻。我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2011年6~9月连续四个月CPI高居6%以上,大大超出年初预设的4%的控制目标,对经济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国家为缓解高企的通胀,不得不断然采取收紧银根、控制投资规模的措施。特别是对房地产的调控,一再重申决不动摇,虽然力度大了一点,但对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运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所以收紧银根的影响所及,各行各业的增长速度纷纷应声下滑。由此可见,虽然国家的调控意图是有保有压,不搞一刀切,但在实践中要真正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目前,控通胀的目标初步实现,稳增长又提上了日程。政府开始腾出手来,为扭转持续下滑的经济出招。因为,防止经济增长出现趋势性下滑,同样是关系全局的头等大事。5月23日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提出,为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中国政府拟出台新一轮刺激产业发展的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将推进一批“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尽快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项目。

  根据上述形势发展,我们分析,在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及时、有效运作下,我国经济在新的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中,会找到新的定位,并逐步走上一条理性增长、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的新道路。可以期待,在这个新的宏观环境下,我国工具行业也会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强劲发展,脱离低水平扩张的旧模式,走上一条优质、高效的崭新发展之路。

  二、今后10年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和工具行业的因应对策

  在我国目前政策条件下,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指导方针,实质上代表了国家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导向和可能给予的政策扶持力度,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环境,各行各业都必须认真研究,否则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就要走弯路。那么,今后10年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呢?

  1.“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今后10年国家指导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在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国政府2012年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为7.5%,和“十二五”规划建议年度平均增长7%的目标相衔接。比起改革开放以来平均10%左右的增速,显然是大幅度下降了。我们理解,这代表了国家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决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是全球最高的,但和世界各国一样,在经济发展中面临“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种种困扰,如: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出口增速下滑、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民生改善不快、社会矛盾增加等等。处理好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保证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稳定发展的紧迫课题。可以说,“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方针将始终贯穿我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全过程。

  温总理强调,降低增长率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应该指出,实现温总理提出的这个新的发展目标,是有充分条件和根据的。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所以,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潜力十分强劲,今后20年,将有几亿农民迁入城镇,大量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的巨大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农村人口减少后,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建设同样会带来巨大商机。所以,国内外经济界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前景普遍看好。当然,为了把前景变成现实,必须认真解决好当前阻碍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种种矛盾和挑战。例如,我国强劲的内需潜力长期受到人为遏制,没有转化成增长的动力;又如,在唯GDP论的影响下,粗放型发展模式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建设远远落后于发展需要,导致产业层次普遍较低,竞争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在发达国家基本上已获得较好的解决,我们必须迎头赶上,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继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今后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延续了几十年的低水平发展老路已经难以为继。也就是说,我们各行各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征途中,必须努力进取,把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才能满足今后十年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2.工具行业落实“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战略方针,就是要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从以传统标准刀具为主转向现代高效刀具为主的发展轨道

  在2011年5月份的分会财务、信息工作会议上,笔者给大家讲述了行业“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和“十二五”前景展望。最后讲到:“展望今后五年的发展,工具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当前日子好过的背景下,摒弃盲目乐观,看到潜在危机。下决心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现代制造业的需求密切接轨,花大力气进军高端工具市场。这将是一场决定行业发展前途的严重挑战。当然,国内工具企业在迎接挑战时,也应该看到面临的巨大机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机床工具市场,强劲的需求,将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

  2011年上半年,全国工具企业销售形势大好,而笔者在发言中强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当时国际、国内的客观形势已经明摆着,如经济结构不作重大调整,继续沿着发展老路,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

  现在大家已经看到,今年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到个位数,不仅直接影响工具本身的出口,而且还影响国内出口制造业对工具的需求。同时,国家紧缩投资规模引发的需求下降,更是遍及各行各业。但要指出的是,在众多坏消息的包围中,我们还是发现了国内工具市场一个令人欣慰的变化,即高端工具的需求总体上仍保持了旺盛的势头。分析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高端制造业将部分高效刀具订单从外企转向国内工具企业,以降低成本;二是传统制造业,也开始积极采用先进的机床工具,以提高效率,减少用工。这第二个变化虽然刚刚启动,却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我国低端制造业也开始从片面依靠廉价劳动力的怪圈中解脱出来,迈出了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的第一步,值得高度重视。我们曾多次介绍,发达国家制造业采用的刀具构成中,先进的高效硬质合金刀具和传统高速钢刀具之比,为70:30至75:25,而我国仅为40:60,即高速钢标准刀具仍占主导地位。目前,这个情况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国内制造业对现代高效刀具的需求,增长速度远超过低端刀具。每个工具企业都必须做一个思考:在低端刀具的避风港里,还能待多久? 特别要指出的是,经过了最近10年的技术改造,我国工具企业的装备条件已得到很大改善,现在向高端市场进军,装备条件已经不成问题,市场也是现成的(见图2),就看企业有没有这个勇气和决心,知难而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2011年国内刀具消费达到400亿人民币,其中进口135亿人民币,国产为265亿人民币,就市场占有率而言,国产刀具仍占67%。但国产刀具中能和进口刀具媲美的高端产品,只有20多亿人民币,进口替代的空间很大。目前已经有一批国内工具企业进入高端市场,成效显著。希望更多的工具企业,解放思想,加入向高端进军的行列。

  虽然很难准确预测低端刀具在我国的寿命周期究竟有多长,但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随着现代制造业对加工要求的日益提高,低端刀具被边缘化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今后的路怎么走,每个工具企业都必须做出选择。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