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在自动化流程和工艺水平尚有欠缺,同时物联网、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爆发的历史节点,拥抱代表新技术的互联网、走两化融合之路是弯道赶追先进制造大国的最佳路径。说互联网不懂制造业、或者说制造业大势已去,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如何用好互联网企业在消费市场的经验,来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1. 做好两端服务:提供前端的需求洞察和后端的营销服务
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而言,贴近消费者是其最擅长的事、也是对制造企业最直接的价值。在消费者需求方面,借助自身业务的消费者行为,加上广义的互联网信息采集工具(如社交媒体聆听),能够比较完整地勾勒出用户画像,帮助制造企业对产品趋势热点进行分析判断;在营销服务方面,线上的各种营销渠道和即时营销手段,也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快速推广产品和提供服务。
因此可以认为,未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制造企业,构建这样跨企业、跨产品的消费者洞察平台至关重要。现在的平台只能勾勒出比较综合的、或者单维的需求;未来的平台,应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产品的特点,定位并勾勒出不同的画像,指导不同的产品生产。
2. 提供基础设施:协助制造企业向云计算迁移
云计算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成为了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目前已经基本坐实了新IT基础设施的位置。中国制造业要追赶国外发达国家,将整个企业流程尽快向云迁移是必然之路。通过云部署,即能有效降低成本、又有利于促成IT和OT的融合。
目前这部分有两条路: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通用型云计算基础设施;工业装备和软件企业主导的,专业性云计算基础设施(工业云等)。对互联网企业而言,缺乏工业、制造业的经验是短期较难弥补的短板。
因此,做好通用IaaS、发挥自己IT计算经验和特长为其他专业云提供服务,可能是近期较为合理的方式。而向远期看,IaaS之上的工业云PaaS,才是最终需要努力打造的核心。而其中涉及各种软硬件接口和数据的标准化,任何一方都难独挑大梁。互联网企业应与优质的工业装备和软件企业等联盟,尽快和国家政府部门共同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推动大的工业云平台基础设施的成功建立与应用。
3. 贡献技术使能:发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能力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再兴起,为中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当前欧美等先进制造国家的制造业技术,主要基于上一代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即信息传递的方式以文本为核心。这在机器对机器的交互中问题不大,但在人-机交互中其实比较受限,大量的人经验只能通过文本传递(比如参数输入),实际上并不符合人在操作中视听等感官经验。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成熟,语音、图像、视频等的机器识别和交互越来越成为现实,这为整个制造业生产流程、至少是信息传递流程的颠覆创造了机会。试想一下,如果机器能直接通过视频识别发现残次品的问题和位置、并用图像直接叠加显示,能省去多少人用卡尺等反复测量的成本。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IT巨头,在其云中提供人工智能API或SDK,以方便其他企业调用和二次开发。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提供类似的能力服务也是必然选择。不过从通用AI能力到专用AI应用,中间还有巨大的断层,需要通过与制造业企业联合研发等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人工智能的能力。
4. 孵化新型制造:以资本和技术孵化新型制造企业
新的工业革命需要投资,而且可能是远比信息革命大的投资(物理资产、人力成本等相对比重大),而投资正是制造业最缺乏的东西。这种投资有两方面内容:
一是钱,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利润率的持续走低,使得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对制造业板块不太感冒;
二是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吸附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人才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制造业的转型缺乏大量的高质量跨界人才注入。从这个层面看,互联网对制造业的投入是必须也是必然。
互联网对制造业的投资其实空间很大,可以从新型的智能产品切入(如AI音箱),组建项目组或投资创业公司,投入资金、人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完全从智能化生产的新角度,自己深入和构建新的制造业流程,并在过程中尝试开发软件工具,最终形成新型制造企业的模型和经验。Google自制硬件、Facebook的Area 404硬件实验室等,都初步显示出这种端倪。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