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驾驭者”不是多了 而是不够“厉害”

在一个空旷的大厂房里,若干流水线操作台整齐地排列着,旁边几乎看不到工人,其间,来回穿梭的是一台搬运机器人,它“眼力”极好,行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立刻停止且绕行过去。

在诸如卷烟厂这样的生产型企业里,上面的场景并不鲜见。

工业机器人不仅来了,而且来势凶猛!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消费国。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基本保持20%以上增速,今年1~7月共生产工业机器人7.16万台,同比增长57%。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以怎样的姿势来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拥抱机器人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9月8日,第二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决赛在安徽芜湖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以及12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选拔推荐的182名选手,为“谁才是最厉害的工业机器人‘驾驭者’”而同台竞技。

当场内选手正在紧张角逐的时候,场外的另一场“交锋”同时进行。

在这场名为“2017技能人才与中国创造”的高峰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以及全国总工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国制造业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面的宏观政策等内容进行解读,有关行业专家为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工作建言献策。同时,地方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主管部门、职业院校与生产制造企业还就技能人才培养成果与经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等内容进行展示交流。

人类一直在创造新工具,探索怎样把自己从重复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抽离出来。曾经的设想,现在正在一步步实现。无论任何一种先进的智能机器,都离不开人工操作,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也就预示着,“机器换人”时代的来临,并非意味着工人已经不需要了。相反,新的时代对技能型工人的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是大大加强了。

对此,高峰论坛上专家的共识是:“机器换人”在一段时间内不会造成劳动力过剩;反之,人力资源市场上,机器人“驾驭者”现在正面临很大的需求缺口。

根据今年年初教育部、人社部和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其中对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做出的预测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预计到2020年人才总量将达到750万人,缺口为300万人;到2025年人才总量将达到900万人,缺口为450万人。

“我国机器人人才缺口占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第三位,新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副巡视员姜文良在论坛上说,“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迫在眉睫,只有把‘转型’工作做好,才能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你的能力与未来工业机器人“匹配”吗?

未来的工业机器人是什么样子?当前我们职工的普遍素质,能否适应未来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需要?

这些问题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机器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瑞峰看来,已经有了比较明晰的答案。

“现有的机器人难与人合作,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只是适合工业3.0。”李瑞峰认为,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人机协作、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他所描述的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人类意图的理解,以及基于传感的自主学习与决策、离线编程及智能定位”。

通过对全国四大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域的调研,李瑞峰发现,虽然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呈现全球市场最大、市场应用领域广阔,以及在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企业热度高的典型特征,但是整体上仍然有着“起点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工业机器人在技术上的提升空间尚且如此,“掌控”工业机器人的人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182名选手是经过层层选拔一路闯关过来的,因此说本次大赛上高手云集并不过分。事实上,与上一届大赛相比,本次大赛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在安装及编程方面。

尽管如此,本次大赛上选手暴露的“能力与准备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明显。

大赛实际操作部分有个环节是故障排除,这个环节与平时的工作环境十分接近,但选手的得分率仅为62.04%。在另一个要求更高的效率运行测试中,“9个物料放置位置准确性”和“设备运行效率及稳定性”这两项比赛的得分率更是低至惊人的16.78%和12.28%。

大赛中暴露出的选手问题还有很多。譬如,部分选手在机械装配环节没看懂装配图,基准点选择错误,导致尺寸不准确;部分选手在电气接线上“不能做到精益求精,离工匠精神尚有距离”,更有一部分选手看不懂电气原理图。

“这些问题说明,机器人‘驾驭者’的技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李瑞峰说。

到了该改变我们自身的时候了!

“我们说我们的‘智能时代’到来了,但与世界相比,我们已经慢了。”在高峰论坛上,北京新大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魏尊表示,“日本提出了‘机器人革命’战略,计划至2020年实现市场规模翻番,扩大至12万亿日元,实现工厂机器人24小时连轴工作,到时候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将荡然无存!”

旧的动能尚未结束,新的动能尚未产生,如何实现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给出了解答:“‘中国制造2025’已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学习欧美等国家的新战略,借智能制造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机器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风口。”

从流水线上单一的重复性劳动,到一人操作机器人完成整条生产线上的工作,“机器换人”时代无疑是对传统产业工人提升自身就业技能的一种倒逼。现实中,产业工人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是依靠职业院校,另一方面是依靠企业传统学徒制。前者实操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后者理论知识不全,工艺水平低。对此,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晓明建议,“大学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应当与新型产业工人的成长对标,不断打造复合型标准化人才”。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的技能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直接服务“中国制造2025”专业较少,师资数量和专业能力亟须增强,实训教学标准、实训设备缺乏的现状。

库卡机器人中国区教育行业经理孙晶认为,以前的技能人才培养以课堂为主——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职业院校为主,学生毕业后发现学到的知识早已被淘汰,这在新型产业发展上尤为明显。“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必须紧跟产业要求,不断进行专业结构优化,做到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

“工业机器人的存在,是为了替代人力简单繁复的劳动,如果企业生产一线机器人操作手只是重复每天简单的机械操作,就造成了另外的一种人力浪费。” 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刁秀珍表示,“企业需要的不单单是会操作机器人的‘操手’,而是懂得机器自动化的人才。”

刁秀珍说,一名优秀的工业机器人“操作手”不仅要了解如何操作机器人,还要懂得机器人工作原理、如何装配,后期维护和保养,以及不断地创新创造,“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真正地完成 ‘机器换人’,满足市场需求。”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广东省东莞市 电信 - MMS网友:#12018-02-24 16:45:15代理日本安川机器人shop6515a865k0a93.1688.com回复顶()踩()
相关链接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标杆!节卡机器人携华丽方案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 24-12-19
  • 百篇大象机器人产品科研论文今年发布,全球顶尖学府打Call!
  • 24-12-19
  • 智元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 24-12-18
  • 节卡机器人2025新年寄语:辞旧迎新,感恩前行,共创未来
  • 24-12-17
  • 全新JAKA S系列协作机器人,非凡力控体验
  • 24-12-17
  • 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 24-12-17
  • 超酷,能直立行走!成都首个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亮相
  • 24-12-17
  •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比亚迪,为汽车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
  • 24-12-16
  • “车轮上的ReBeL”:igus推出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得起的移动机器人
  • 24-12-13
  • 未来已来: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 24-12-11
  • 库卡新品 | KR 20 SCARA 海外版----专注中国,放眼全球
  • 24-12-04
  • 库卡推出新品KR SCARA HO,每一转动,皆守食品安全
  • 24-12-04
  • 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海外累计交付超100台
  • 24-12-04
  • 连续11年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正成长
  • 24-12-03
  • 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 24-12-03
  • 北京发那科2025新年寄语:新质领航,智造未来
  • 24-12-03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越德国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 24-12-02
  • 汇川创新产品推荐:工业永磁同步电机、弧焊机器人
  • 24-11-29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