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税收杠杆倾向外企 国产机床展翅难高飞

  这是位于北京的我国机床行业的一家知名企业。“企业的目标在高端机床产品市场上。我们不想介入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低端市场。”记者清晰地记得,企业的一位高管说这番话时,充满自信。

  然而据记者所知,今年7月份,这家机床企业的一次市场行动遭遇到了不大不小的“挫折”。在某集团技术改造的招标中,他们携5台卧式
加工中心前往投标,欲凭借其本土优势同参与竞标的另外7家国外公司一决高下,结果却铩羽而归。这位高管在回答记者对此结果的询问时,语气颇显沉重:“在价格上我们不占优。”

  在北京这家机床企业采访时,记者见到了这种型号为MAR—630H的
加工中心。灰白色的机身显得异常素雅,两个自动交换工作台可轮流工作。这样的加工中心属高档产品。

  不是说中国本土企业有成本优势吗,北京这家机床企业的产品价格为何却“不占优”呢?

  如果稍加研究一下国家有关鼓励进口的政策,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某些特定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进口高技术设备可以享受减免税的优惠。

  一位长期从事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工作的专家甚至给记者精确算出,像某集团这样的技改项目,进口国外机床,关税和增值税两方面所得到的优惠加起来可达到产品到岸价的28.4%!

  由于此前两家企业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招标结束后,某集团负责人对北京这家机床企业的人说,对不起了,这次我们办的是免税。以后我们还会买你们的机床。

  税收杠杆向国外企业倾斜

  虽然购买国外同类机床价格要比国产机床高不少,但如果能办下“减免税”,国内招标企业既买了价格更高的国外机床,而实际支出还会比买国产机床低,何乐而不为?而能办“减免税”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有关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进口单价在200万美元以上的数控车床
加工中心,全部为国有企业进口。

  其实,机床进口的主力军还不是国内企业,而是外商投资企业。按照现行政策,外商在中国投资,带进来的进口设备可免税。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对2005年进口机床构成的分析表明,外商以投资进口的机床占中国机床进口的60%,且主要是中低档机床。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企业也好,国外企业也好,进口机床唱主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收。在税收杠杆的作用下,市场的天平必然倾向国外机床制造商。

  国民待遇原则是WTO的基本原则之一。然而在中国机床市场上,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的是国外机床制造商。

  外商在中国大陆享受超国民待遇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土地使用上,外商曾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批下土地。而中国的企业征一片土地,却未必便宜。记者了解到,某外资公司在浙江萧山征用土地,地方政府只象征性地收了点钱。“为什么不把这个政策给中国的企业、给中国的民营企业呢?”一位知情人士不平地说。

  实际上,世界经济活动的另外一些基本游戏规则在中国机床市场上也走了形,招标活动便是其中一例。

  例如世界银行就有明确规定,其贷款项目的标书不允许有任何的排他性。但是国内一些项目的标书,几乎全是排他的,指定某某部件要用某某公司的等等。就连在中国市场有一定经验的国外公司也已“入乡随俗”。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欧洲某著名数控系统生产公司,只要一听说中国哪个企业要招标购买机床,就去做这个企业的工作:数控系统要配我的。而且,很多工作并不自己直接出面,而是通过中间商来进行。这样一来,就顺利地规避了在它本国国内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跨国公司还有一个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购买它的设备可以出国。现在跨国公司在中国做生意已经变得越发精明:买我的设备,可以免费让你出国考察一趟,而且不只给一个名额,是一批名额。只要采购我一批设备,我就让你们头头脑脑一大批人到国外转一圈。购买设备,出国考察,属于正常的商业活动,算不上什么行贿受贿,双方自然都有了默契。

  采购员买国产设备怕担责任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率地承认,过去我们曾经片面强调使用国产设备,因而忽视了质量和服务。但他同时表示,那已是过去的事,具体讲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发生的事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机床工业连续多年快速发展,机床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不断提高。比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以高速、精密、智能、复合为方向,开发了多轴联动
加工中心、复合加工机床、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等多项新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形成了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沈阳机床(集团)公司和大连机床集团公司,年销售额已进入世界机床企业前15名。现在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产品水平,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都不能与七八年前同日而语。

  “但是我们去搞用户调研时,给我们看的大都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那些产品,并被告知,哪哪儿不好使。”吴柏林说,真正拿上世纪90年代末和2000年以后的产品说问题的,还没有或者很少。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高级顾问丁雪生的分析也佐证了吴柏林的说法。丁雪生说,2000年以前,在国产化的氛围下,机床生产所用的配套件基本上都是国产的。2000年以后,机床行业实行了配套件的全球采购,因此机床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但是用户仍然用老眼光看待国内的新产品。“比如机床精度的保持性,主要是靠主轴轴承和直线导轨,而这两种配套件现在基本上都是德国或中国台湾配套的。因此,机床精度的保持性已经大为延长。”

  吴柏林认为,对于中国机床行业的进步,用户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也缺乏交换的平台和客观条件,尽管每次展览会都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但由于缺乏了解和沟通,对国产设备的偏见一时也就难以消除。

  一方面是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恐怕是有些用户主观上也不想对国产机床有更多的了解,只是一味地买国外产品。据说在一些国有企业有这样一种说法,采购国产机床,使用时出了问题采购人员是要承担责任的。如果采购国外设备,出了问题无所谓,因为那是国际上大家都认可的品牌,出现问题是我们操作不当,跟采购人员没关系。但是国产设备如果坏了,就要追究采购人员的责任———你这设备是怎么买的?为什么搁着进口设备你不买,而非要去买国产设备?

  所以,采购人员往往怀有这样一种心态:宁可买贵一点的,也不能留后遗症。尤其是具有政府采购性质的投资,反正是国家出钱。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应该说,机床产业从来都是一个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在我国强调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使用国产机床更是各部门工作的一个着力点。继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在大连联合召开国产
数控机床发展座谈会之后,2006年2月,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又在上海举行。在大连的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近年来,中国机床制造业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很多机床都能自己制造。他要求军工行业要加深对我国机床制造业的了解,只要国产设备能满足需求,就尽量使用国产设备,以降低投资成本。

  据记者了解,大连会议提出了“两个办法”的讨论稿,对于技术难度高、引进金额大、对机床行业发展影响重大、对国防军工建设有重要意义的项目,推荐列入高档
数控机床应用示范工程。

  国产
数控机床技术的自主创新需要更多的应用机会。要推动国产数控机床的发展,应用部门也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国产机床可靠性和稳定性的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但前提就是要给新技术以应用的机会。只有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问题才能得以发现,技术稳定性和可靠性才能得到加强,才能使本国技术在不断创新中提升水平。

  事实上,最近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用户购买国产机床,比如规定凡是国内能生产的,就不允许进口,以及投资“包干”的办法,就是购买国产机床所节省下来的投资由用户自行支配。但是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这些办法的实施效果如何值得怀疑,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位人士说,汽车工业是流水线生产,也许必须用进口设备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其他一些行业对机床质量和水平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比如高精高速,真正要求高速的机床,比例很小,最多占20%左右。国内普通级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甚至更高。可以说能满足大部分的加工精度。”

  “现在国家政策出来了,加工速度和精度,国内机床能满足的就不要进口。那好,我全都报高精度的。哪个你国内没有我就报哪个。我翻样本也翻出你国产机床满足不了的东西。”这位人士说,“是不是真的要那么高精度”?不好调查,人家一句“这属于商业机密”就挡住了。

  这位人士认为,节约归己的“包干”办法也难以奏效。假如是民营企业,经营者有可能考虑考虑。“但是国有企业谁会真正考虑省这个钱?”

  “所以,这些政策能起一点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国有企业成本核算意识的淡薄使得国内产品的成本优势难以发挥。

  对此,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克农感触颇深。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所谓国产机床,应该是连床身带系统都是国产的。但是一些用户在订货时根本不要国产系统。现在用户一个普遍做法就是招标里不写国产系统,招标的标准就把国产系统排除在外了。列的那些标准都是按国外机床列出来的,技术指标国内根本不可能有。国内企业连投标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卖产品了。

  用户为什么不用价格比国外低的国产系统呢?徐克农分析说,一台中高档机床,本身的价值都在100万元,有的几百万元,甚至更多。而数控系统在整个价值中占的比重非常小。所以,很多用户认为,差那么点钱对他们没什么意义。为什么车
铣床用国内系统的就比较多呢?车铣床本来就很便宜,多加1000元,可能卖不动,必须用国内系统,才卖得动。但大床子不一样,差个几万块钱、十几万元,都无所谓。“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也许是对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整个产业的安全,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国有企业的领导不仅要对本企业负责,更要对整个国家的产业安全负责。从这方面来说,使用国产系统,不仅仅是节省几个钱的问题。”徐克农说。

  宁求国外不买国内

  今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始施行,一些得到国家投资的部门和企业,手里又有钱了,购买国外机床的冲动又开始显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一些高性能机床即使企业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比如五轴联动机床,据说现在又难买了。这种情况在记者采访徐克农时得到了印证。徐克农说,由于华中数控的五轴联动
数控机床市场推广遇到障碍,所以国外又开始卡我们了。

  据记者了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高档
数控机床要受《巴黎统筹委员会规定》的约束。但是《巴统规定》的执行也是时紧时松。这一方面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有关,一方面也要看中国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研制能力。过去《巴统规定》只允许向中国出售两轴联动系统,后来增加到三轴联动。当华中数控等国内企业开发出五轴联动系统以后,购买国外的五轴联动系统就变得容易得多了,而且据徐克农讲,价格降到了过去的70%———也有人说价格下降了一半。

  西方国家之所以限制向中国出口高档
数控机床,是因为他们担心这些机床会被用于军事工业。事实上,很多与国防有关的工业确实需要高性能的数控机床航空航天工业产品零件的特点是耐高温、高强度、难加工,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多、复杂结构件多、工艺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因此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的高性能数控机床船舶工业涉及船用发动机、螺旋推进器、船用机械等,因此需要高精度数控机床和各种规格的加工中心;兵器工业需要高刚性、高效率的专机和各种数控立车、车削中心、立式及卧式加工中心数控机床。这些机床,国内能够制造的,从国外进口时也比较容易;国内不能制造的,从国外进口也就受到限制。

  怎么限制呢?据一位知情人介绍,如果国内的机床要采用国外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必须答应他们的三个条件:首先,必须打报告,并在报告中保证此系统不用于军事目的;第二,要把机床使用地点的地理位置标明,甚至还要把机床摆在哪个车间的平面图画出来;第三,国外要派人定期抽查你是不是在加工军用设备。“这对国内企业来说,简直是一种屈辱。”

  但是,国内的一些行业和企业,宁肯接受国外提出的种种限制条件,也不愿意扶持国内的数控系统生产商。像华中数控的五轴联动系统,研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用户肯接受,不仅前期的投入能够收回,系统的性能也能在不断的使用中得到改进和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也有不少主机厂,给与了积极合作,桂林机床厂就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做用户的推广工作,但是用户就是不买。一方面是国内用户不用,一方面是时刻窥视着国内数控系统生产企业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见机行事的国外两三家大型数控系统生产商,国内数控系统生产商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夹击。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携手蛇牌,通快激光赋能医疗行业高效生产!
  • 24-12-23
  • “力劲”、“LK”再次荣获“香港卓越名牌”
  • 24-12-23
  • 如何评价机床定位精度测量的不确定度?
  • 24-12-23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魏因加特纳2025年新年寄语
  • 24-12-19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Rollomatic:以创新驱动,筑辉煌未来
  • 24-12-19
  • Mazak客户成功故事 | 国内头部刀具制造商为什么热衷车铣复合加工?
  • 24-12-19
  • 【客户案例】高速、高质与高效,埃马克助力一鑫齿轮夯实精密齿轮制造之路
  • 24-12-18
  • 力劲集团:驱动中国工业母机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 24-12-18
  • 标准引领,创新驱动 | 力劲集团入选“深圳标准创新基地”名录
  • 24-12-17
  • 哈斯DC-1切削演示
  • 24-12-16
  • 从宁波制造到全球制造:优势产业集群赋能25年3月宁波机床展
  • 24-12-16
  • OPEN MIND 2025新年寄语: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
  • 24-12-16
  • 客户案例 | ETALON LASERTRACER-NG,为德国兹默曼机床质量保驾护航
  • 24-12-16
  • 公开课预告 | 桁架形式自动化应用
  • 24-12-13
  • “在工作中,最令我开心的时刻是那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团队共同目标以及获得客户和公司认可和赞赏的时刻。”
  • 24-12-13
  • 定制化专家 | 小于100mm至大于1000mm的各类轴承套圈和滚子精密加工干货分享
  • 24-12-12
  • 百超中国2025新年寄语:稳步前行,引领智造新篇章
  • 24-12-11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累计增长7.2%
  • 24-12-11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