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安川电机拟在伺服机器人中采用SiC功率元件

引言

  此次的试制品定位为面向SiC应用的“旗舰品”。从器件到控制技术均采用最高性能水平的产品。“在汽车中就相当于跑车”(安川电机)。目前尚未确定是否直接投产试制品。安川电机打算根据用途区别使用制造试制品时培养的技术,使配备SiC功率元件的产品实现产品化。

 

  安川电机试制出了输出功率为45kW的电力转换器(AC-AC转换器),通过采用SiC大幅实现了小型轻量化。与输出功率相同的该公司现有产品“A1000”相比,体积和重量分别减至约1/25(图1)。在使输出功率与A1000保持一致的同时实现了小型化,由此,电力转换器整体的输出电力密度增至约15kW/L(A1000约为0.6kW/L)。

  电力转换器由AC-DC转换器和逆变器(DC-AC转换)构成。试制品的逆变器部的输出密度为128kW/L,目前为业界最高,与采用SiC的竞争企业的逆变器相比,输出密度是其约2倍。安川电机自信地表示,“严格来说,虽然与竞争企业的试制品的测量条件等不同,但即便如此,128kW/L的值也为业界最高”。

  图1:体积缩小至现有产品的1/25

  安川电机试制出了与该公司现有产品“A1000”相比,体积只有约1/25的电力转换器(a)。通过在构成电力转换器的转换器电路和逆变器电路上采用全SiC功率模块,并提高开关频率等,实现了小型化(b)。电力转换器整体的输出电力密度约为15kW/L,仅逆变器部为128kW/L(c)。

采用双沟道产品

  电力转换器能大幅实现小型化是因为采用了配备SiC功率元件的功率模块,并且应用了高速开关动作等适合该模块的驱动方法注1)。

  注1) 实现技术的详情已在2012年8月举行的“平成24年电气学会产业应用部门大会”上公布。

  功率模块和模块使用的SiC功率元件由罗姆制造。安川电机一直在与罗姆共同致力于SiC相关的研究开发。

  功率模块为晶体管和二极管均采用SiC功率元件的“全SiC”产品。转换器部和逆变器部各使用3个SiC功率元件。该模块是在高边和低边分别安装一路晶体管和二极管的“2 in 1”产品(图2)。

  图2:采用全SiC功率模块

  试制品采用的全SiC功率模块是安川电机和罗姆共同开发的(a)。为降低损耗和实现小型化,晶体管采用了沟道型SiC制MOSFET(b)。(摄影:安川电机)

  晶体管采用罗姆正在研发的“双沟道构造”SiC制MOSFET,二极管采用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双沟道产品为低损耗SiC制MOSFET中损耗最小的产品。除栅极下方外,还在源极下方设置了沟道,由此可以减缓截止时栅极部分产生的电场集中,从而降低导通电阻。

还改善了被动元件

  采用SiC与以往的Si功率元件相比可以进行高速开关。此次将转换器部的开关频率提高到了100kHz。而现有产品A1000为10kHz左右注2)。

  注2) 试制品逆变器部的开关频率为5kHz,与A1000相同。

  通过提高开关频率缩小了被动元件的尺寸等,为电力转换器的小型化做出了贡献。例如,输入电抗器与A1000采用的产品相比尺寸只有其1/80左右。

  不过,提高开关频率后,电抗器内核使用的磁性材料的铁损会增大,导致电力转换器效率降低。因此,安川电机在电抗器内核中采用了称为“Liqualloy”的新磁性材料(图3)。Liqualloy是非晶合金的一种。特点是拥有与电磁钢板相当的高饱和磁通密度,而且高频成分的损耗小。Liqualloy是阿尔卑斯绿色器件(Alps Green Devices)公司制造的产品。

  图3:还改善了周边部件

  为缩小电力转换器的尺寸,还改善了周边部件。例如,照片中的滤波器模块为了以100kHz驱动转换器电路,与阿尔卑斯绿色器件共同试制了专用电抗器。

  此外,为缩小电力转换器的尺寸改变了冷却方式。由原来的空冷式变为液冷式,缩小了电力转换器的冷却机构。

从2014年开始全面采用SiC

  在此次发布试制品之际,安川电机还宣布计划2014年度内在该公司的电力转换器中应用SiC功率元件。该公司此前在展会等上公布过SiC电力转换器及马达驱动系统等的研究成果。但此次是第一次明确表示将在实际产品中采用SiC功率元件。

  安川电机打算在电动汽车用马达和伺服马达的驱动系统、机器人装置及逆变器装置等中采用SiC功率元件。采用SiC可以使逆变器等电力转换器实现小型化。

  此次的试制品定位为面向SiC应用的“旗舰品”。从器件到控制技术均采用最高性能水平的产品。“在汽车中就相当于跑车”(安川电机)。目前尚未确定是否直接投产试制品。安川电机打算根据用途区别使用制造试制品时培养的技术,使配备SiC功率元件的产品实现产品化。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工业4.0时代下机器人革命:雷尼绍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 24-12-27
  • 库卡新品 | 3D视觉入驻,智造未来之“眼”
  • 24-12-26
  • 恩福(中国)| 创新HRE型油封,为工业机器人强势赋能!
  • 24-12-23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标杆!节卡机器人携华丽方案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 24-12-19
  • 百篇大象机器人产品科研论文今年发布,全球顶尖学府打Call!
  • 24-12-19
  • 智元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 24-12-18
  • 节卡机器人2025新年寄语:辞旧迎新,感恩前行,共创未来
  • 24-12-17
  • 全新JAKA S系列协作机器人,非凡力控体验
  • 24-12-17
  • 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 24-12-17
  • 超酷,能直立行走!成都首个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亮相
  • 24-12-17
  • “车轮上的ReBeL”:igus推出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得起的移动机器人
  • 24-12-13
  • 未来已来: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 24-12-11
  • 库卡新品 | KR 20 SCARA 海外版----专注中国,放眼全球
  • 24-12-04
  • 库卡推出新品KR SCARA HO,每一转动,皆守食品安全
  • 24-12-04
  • 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海外累计交付超100台
  • 24-12-04
  • 连续11年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正成长
  • 24-12-03
  • 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 24-12-03
  • 北京发那科2025新年寄语:新质领航,智造未来
  • 24-12-03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越德国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 24-12-02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