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沈阳市铁西区为例,在国家“一五”和“二五”时期,新中国将1/6的财力倾注在这里。第一台车削普通机床、第一台125万吨挤压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等100多个新中国的第一从这里生产出来。
2004年,由时任辽宁省省长的薄熙来带队,辽宁省各市领导和企业组成的考察团对广东、上海等地的工业发展进行了一次细致的调研。这次调研让张成哲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市场化所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在他看来,沈阳在这一轮的发展中“迟钝”了太长的时间。
这位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技协先进个人、实现了780多项技术革新的老劳模还清楚地记得,组织这样大型的调研活动,在沈阳还是第一次。
“与沈阳同类企业比较起来,广东和上海的很多企业设备上不如我们先进、技术人员也不如我们的成熟,但是,生产出的产品却真的比我们的产品质量好,标准高。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考察的结果让我们觉得很丢人,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了。”张成哲说。
繁荣:共和国“工业长子”
1948年11月2日,年仅15岁的尉凤英好奇地挤进路边夹道欢迎的人群中,欢迎人民解放军部队进入沈阳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尉凤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由于解放沈阳过程中,城内和近郊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而且在城市解放前,隐藏在工人队伍中的地下党员已经发动工人保护机械免受破坏,因此大批的机械设备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如果说,沈阳的平稳解放为城市工业快速恢复生产带来了物质上的前提条件,从农村进入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能够在思想上意识到“保存城市机器”的重要性,并在整个过程中使这一思想得到执行和落实,成为了支撑共产党驾驭城市的理论支持。
1953年1月27日,20岁的尉凤英进入了东北机械制造厂当学徒。当时的设备大部分都是当初日本人留下的,虽然有些设备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经过维修和改良,这些设备成为当时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基础。加上国家的支持,沈阳的工业基础遥遥领先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根据辽宁省公布的数据,到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为102亿元,占全国的14%,居全国第二位。重工业产值为72.4亿元,占全国的22.7%,而这一数字,在其他省份中无出其右者。而当时钢铁等产量更是占据着全中国的半壁江山。
沈阳因而成就了“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地位。
“麦克阿瑟在回忆录里说,抗美援朝期间,美国空军将沈阳作为当时重要的轰炸目标之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沈阳当时已经成为抗美援朝部队源源不断地提供军工物资的大后方。”沈阳市发改委总经济师刘伟奇说。
衰落:东北现象
刘伟奇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学习化工的时候,环境保护第一课老师举的反面例子,就是沈阳铁西区的滚滚浓烟。当时,沈阳5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在铁西地区。
而现在,看着眼前林立的高楼大厦、宽敞的街道,以及街道两侧繁华的商业,已经让你无法联想到,这里就是曾经因为污染、企业倒闭、停工等问题而四处见诸报章的沈阳市铁西区。
司机张师傅曾经是沈阳机床[8.27 1.35%]一厂的工人,下岗后开始干起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过去,早晨上班的时候,铁西区的街道上看不到一辆机动车,整条马路上黑压压的一片,都是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工人。那才叫壮观!”开车行驶在新铁西的街道上,张师傅开始不停地向记者讲述,他所亲历的铁西区的变化。
1999年,还在机床一厂工作的张师傅再也忍受不了这份只能带来微薄收入的工作,生活的窘迫,逼着他辞去了当时的“铁饭碗”,拿出全部积蓄开起了出租车。在当时,很多企业都已经停产和限产,有些企业甚至已经倒闭,到处都是下岗待业和无事可干的工人。周围的亲戚朋友对于他辞了这份尚能维持生计的工作,并不支持。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当初这个选择,可能接下来的几年里,日子会过得更难。”张师傅说,眼看着那些年周围的亲戚、朋友在工厂里无事可做的、失业下岗的。感慨之余,他也在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据统计,到2001年,铁西区4/5的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90%,负债总额达到300亿元。对社会稳定造成更大影响的问题是,在35万国企职工中,有将近13万人下岗。
在20世纪最后十个年头,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型的阶段,东北地区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影响下,在转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阻挠,因此,出现了大批国有企业倒闭、大量职工下岗的现象。当时,这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共同出现的问题,而这也被统称为“东北现象”。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广林认为,沈阳经济发展过程可分成几个阶段:1995年以前沈阳市的经济形势一直处于上升势头,工业发展稳定,工人地位很高,收入也很好。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几年里,原有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轨,但是,当时受到冲击最大的仍然是轻工业,对于沈阳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
“不过,从1995年到2003年这短短九年的时间里,伴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改革从轻纺工业向重工业挺进,沈阳这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开始面对直面的冲击,工厂倒闭,并且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王广林说。
如果说,市场化冲击是造成沈阳经济走向衰落的外部原因,那内在的原因,除了体制问题以外,经济结构同样成为这座城市的致命弱点。
以当时沈阳市国有企业集中的铁西区为例,从改革开放到1991年,铁西区的所有制结构中,工业经济占全区经济的90%以上,经济结构极其单一;不仅如此,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所占比例达到99%。在改革开放初期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仅从5亿元增加到14亿元。
据了解,在铁西区老工业企业改造完成前,沈阳市50%以上的国有企业都集中在铁西区,一批著名的国有企业当时也都集中在那里。铁西区就是沈阳市的缩影。
改变传统的国有企业机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改革与放权
在沈阳市浑南新区,聚集着电子信息和动漫等五大产业集群,集中了大批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他们的存在不仅从一个方面展现了沈阳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把自身的影响和带动力传导到了这个传统工业城市的国有企业。
据国内IT领域大型企业东软集团[22.27 3.05%]运营总监卢朝霞介绍,汽车、数控机床等的生产、制造设备的更新、改造已经离不开与软件的结合。总部位于浑南新区的东软集团,也借助当地国有企业的区位优势,专门建立了一支队伍做数控机床软件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在我们为机床生产企业提供数控机床软件系统的同时,东软的部分产品部件也在这些企业进行生产。双方的合作是一种技术进步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卢朝霞说。在她看来,沈阳市国有企业不论从市场意识,还是发展潜力上,都已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沈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志祥介绍,沈阳市属国有企业数量已经从“十五”期间的1200多户,减少到2008年末的62户。沈阳市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基本接近尾声。
“到今年年末就能取得阶段性的胜利。”郭志祥满怀信心地说。目前有几个大型企业,包括沈阳机床[8.26 1.23%]、沈阳鼓风机厂等沈阳市核心企业的改革,已经处于最后攻坚处理阶段。
据了解,虽然户数明显减少了,但是国有资产总量却增加了。2004年国有资产1260个亿,到2008年末已经增加到2366亿,增幅达到88%。
“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全市已经形成以国有和国有控股经济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依托、外资经济为增量,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结构。”郭志祥说。
王庆林认为,在放权和减负方面,沈阳已经走在了改革前端。
2002年以来,沈阳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这一尝试是当地的一项创新。沈阳市将原来各个行业主管局管理的中小企业764户,全部下放到企业所在地的县、区政府进行管理,由县、区、同步进行改革和重组。通过管理中心的下移,拓宽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县区经济发展的后劲,而县区经济的发展也明显增强了。
在郭志祥看来,由于国有中小企业数目众多,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在抓大企业之余,很难有精力顾及到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但是,这些企业在当地县镇境内,与同区域的企业相比,不论在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权力下放,这些企业受到的重视程度反而提高了,发展的机遇也相应地多了。
发展综合城市战略
1997年,张成哲成立了沈阳劳模物业有限公司,开始承担起新开河河道的看护保洁工作。当时的河道两旁还是一片荒芜,整个新开河更像是一条臭水沟。可是短短十几年时间,周围的高楼、小区拔地而起。而通过治理后环境一新的新开河已经成为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放松的去处。
“现在,沈阳市的生活环境和十年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看不到以前工厂烟囱排出的滚滚浓烟,街道和生活、商业区的规划也很有条理。”沈阳劳模物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玉荣说。
在王庆林看来,沈阳市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发展工业,转移到城市的综合发展方面。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沈阳工业中最负面的标志,就是沈阳冶炼厂高高耸立的烟囱中不断排出的浓烟。可以说,如果没有冶炼厂的关闭破产、没有铁西区的重建,沈阳的城市综合发展根本无从谈起。”王庆林说。这一系列改革也标志着沈阳城市的功能正在发生变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正在迅速增强。
根据沈阳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沈阳市利用外资总量已经连续两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2008年利用外资达到60亿美元,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平均年增长41.4%。
在国内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以及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对东北的扶持,而且将成为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支点。
“我国目前又到了一个产业调整的节点,过去依靠南方的轻纺工业发展,而今后,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汽车、住房等物质需求会进一步扩大对重工业的需求,包括钢铁、水泥等基础物资和建设装备的需求将快速拉升。”王庆林说,“在装备制造领域,只有东北地区有如此巨大的产业供给能力,而钢铁产能东北地区占到全国的1/4。”
不仅仅是沈阳,整个东北地区也将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