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件大多外形复杂、曲面特征多,在加工生产时,如何进行准确的定位测量,确定合理的加工余量?如何快速精准地设置机床加工刀路?传统做法通常是先试切出基准平面,再使用尺子、划线机或其他测量设备确定加工余量,最后通过机床测头打点定位进行加工。然而,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且只能测量部分尺寸,会导致加工不均匀、良品率低等问题,这些一直是困扰行业的痛点。
本文我们将通过异形筒体铸件为例,探讨激光3D扫描技术如何为机床加工定位测量提供新方案和新思路。
用户需求
该工件是不规则的筒体铸件,内部结构复杂。因表面差异大,使用传统方法测量后,还需要控制机床不断试切来确认,导致加工效率低。此外,针对曲面、遮挡面等位置难以测量,又易造成加工余量不足或加工不到等问题。
▲异形筒体铸件
用户希望通过一种更便捷高效的测量方法,确保工件有均匀合理的加工盈余量,并以机床坐标系下的加工模型生成精准刀路。
解决方案
将工件仿照加工中心的状态固定,使用AtlaScan 3D扫描仪进行扫描,同时获取铸件及机床平面的完整3D数据。通过与数模对比确定加工余量,再通过坐标系移动对齐,便可得到机床加工定位模型,继而生成加工刀路。
ØStep1:使用AtlaScan设备一次性扫描机床上的待加工铸件和机床平面(作为加工定位基准)。AtlaScan扫描速率高达400万次测量/秒,可以极速获取表面3D数据,即使如内部的边楞、拐角等难点部位数据表现也都精准、细腻。
ØStep2:将扫描数据和数模导入软件中进行拟合,得到完整的彩色偏差图,根据加工要求进行调整确定加工余量。(该状态为数模坐标系)
ØStep3:以机床平面及导槽点云特征为基础创建坐标系,将整体扫描数据移动至机床坐标系下。
ØStep4:合并Step2和Step3数据,导出移动矩阵,并利用该移动矩阵,将工件数模进行移动对齐(即由数模坐标系移至机床坐标系下),得到理想的机床加工模型,最后可导入至产品设计和加工软件中生成加工刀路。
用户价值
效率极大提升:客户原有方式需6小时才能完成定位加工,本方案仅2小时即可完成。
提高生产良品率:非接触扫描方式获取的工件3D数据,以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最大限度帮助客户在加工前进行分析调整,并快速确定加工刀路,从而避免了反复试切,大大提高生产良品率。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自媒体家族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海克斯康工业软件 海克斯康学堂 制造智能视频号
直播平台 微博 B站 抖音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