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进口替代的历史。多关节的总量比较大,但在这个总量背后关节型机器人的垄断性也比较强,现在国产关节型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很多领域都有所渗透,但是大数量级的增长,会受到四大家族的追击。
首先工业机器人这个行业大家都非常看好,国外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他们花费的时间、精力,包括对于这个行业所倾注的热情都是比较高涨的。另外一个方面,国外工业机器人厂家,他们在强势的领域拥有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关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也是讨论很多的一个话题。对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来讲,很多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他们分布在各个细分领域,大家会遇到很多问题:第一,是基于项目制的,压款比较严重。一方面钱比较紧张,包括社保的补交,对于用工成本的提升。但是这部分还是有很多的机会,下游的细分行业,无论从工业机器人的下游来看,还是从公共产品的下游来看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泛电子行业,一个是泛汽车行业。
最后,可能大家比较忽略的长尾客户,这部分长尾客户需求未必是系统集成,能是适用的高效的简单的自动化,以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为单元存在,这个也是巨大的机会。
中国的汽车行业密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主要是汽车零部件的工厂,所以汽车零部件部分自动化渗透率还没有足够高,比如说一些国产机器人本体,目前进入到整车厂的希望并没有那么大。但是汽车整车厂的系统集成商,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比其实已经很高的,这个其实是一个过程。所以工业机器人的本体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在汽车零部件这个环节未来还有一些机会。
另外是3C行业,这部分的驱动力主要是源于工艺的革新。3C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主要是较大的厂商来主导,比如说从塑料变成金属机壳,这部分的需求很大,这部分的需求驱动力就是工艺革新。另外还有一个机会,比如说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有很多组装、测试、包装环节,它的自动化渗透率比较低,无论是从本体还是到集成,对自动化这种柔性要求比较高的部分,机器人的需求空间也非常大。
按照行业来划分机器人的安装量,可以看到电机电子的细分领域已经超过汽车,六轴工业机器人、关节型工业机器人最初是因为汽车行业发明出来的,所以它最适合于汽车行业来用,但是在其他行业里面需要更多特点的工业机器人来完成自动化的需求。对于本体来讲,未来可能会是一个百花齐放的一个局面。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