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很冷,赚钱很难,从业者很拼。”广东拓思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丰礼这样概括过去一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整体状况。
产品趋于同质,价格竞争白热化,制造业上下游共同挤压,风险投资愈发谨慎……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机器人产业在2018年遭遇了槛儿,业内企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每家企业都在竭尽全力寻找跨越的办法。多家企业负责人向中国经济记者表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对机器人需求旺盛,因为看好市场前景,所以选择坚守。
产业增长大趋势未改变
统计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逐年递增,高歌猛进,2015年-2017年分别增长21.7%、34.3%、68.1%。然而,2018年只增长6.4%,一下子降为个位数,部分月份甚至出现负增长,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此前几年,工业机器人作为亮点出现在国家统计局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2018年则未被提及。
对此,业内企业家并未流露出太多悲观情绪。日前在浙江宁波余姚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梁衍学表示,工业领域普遍存在“大小年”的特征。2018年的工业机器人产量降速属于工业机器人产业“螺旋式上升”中的一个阶段。
梁衍学告诉记者,整个工业对机器人拉动没有改变,工业机器人产业保持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他说,从汽车到3C再到新能源,各个产业中的各个生产环节,对机器人的需求大量存在。
“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多年都保持高速增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方表示,增长速度的减缓实属正常。
伴随产业整体趋冷,也有效益不错的机器人企业。资料显示,拓斯达2018年营收11.98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近25%。吴丰礼表示,企业的800多名应用工程师的工作比“996”更加忙碌,特别是在关键阶段经常通宵达旦。
尽管市场挑战越来越多,吴丰礼仍对未来表示乐观。他的理由来自三方面——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应用更多机器人将是必然趋势;随着5G等新技术的应用,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将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机器人在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机器人产品,但是中国还没有一家如同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一样的大型机器人企业,在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空白地带,应该有中国机器人企业的一席之地。
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终身教授刘云辉以物流机器人举例分析,物流业工作累,工资不高,很难吸引年轻人,与此同时产业发展迅速,仅2018年“双11”一天电商就需要处理13亿件包裹,因此从长远看,承担搬运、分拣、打包等工作的物流机器人的市场空间毋庸置疑。
丰富的应用场景还将提供更多空间
浙江是中国机器人应用大省,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表示,2018年浙江省新增机器人1.6万台,在用机器人共计7.1万台,全省计划在2022之前将应用10万台以上机器人,建设200个以上无人工厂。他表示,近几年在余姚举行的机器人峰会的展览内容已经反映出机器人愈发深入到各个工业领域,“机器人+新模式”正在加快孕育。
据记者了解,以机器人带动的智能制造在整个宁波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宁波雅戈尔英成制服有限公司高端定制西服智能工厂的第一件成品反应速度缩短53%,高级定制生产周期缩短29%,批量订单生产周期缩短29%,工位在制品减少50%,生产效率提高25%;宁波夏厦齿轮有限公司年产500万套ABA自动间隙调整臂涡轮蜗杆生产数字化车间建成后,生产效率提高21.1%,运营成本下降25.7%,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8.3%,不良率下降43.7%;宁波得力文教用品有限公司的学生系列及其他PP文管产品数字化车间产品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77%,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
徐方表示,工业机器人以往更多应用于汽车和电子产业,而后开始向多个产业拓展。进一步分析,新增加的产业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并不低,甚至超过了汽车等产业。
“在开发机器人产品时,首先关注的问题是客户是谁,应用场景什么。”珞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庹华表示,机器人行业属性非常强,各个行业、各个应用场景都需要底层算法进行支撑。
吴丰礼认为,如果不能充分满足具体工作场景的需求,工业工业机器人便失去了生命力。让工业机器人真正在各类企业的不同生产流程中达到充分利用,仍需要工业机器人企业花费很长的时间。徐方表示,新松未来也将瞄准各细分行业和生产场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加快生产针对我国半导体设备整机装备制造的真空机器人、与工业机械臂结合的可移动的复合型机器人。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是碧桂园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碧桂园从房地产拓展至机器人产业,外界曾存有怀疑。梁衍学对此回应,建筑机器人是长期被忽略的巨大市场,整个集团特别是技术人员充满信心。
梁衍学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国巨大的建筑市场为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日本等国也一直在进行建筑机器人的研发,但是其建筑市场有限,而中国建筑业发展势头显然更加强劲,市场空间巨大。据他介绍,碧桂园将连续5年在机器人产业投入800亿元,每年投入160亿元,如今已经研发20款建筑机器人,部分已经在建筑工地开始试运行,预计2019年内会公开亮相。
梁衍学分析说,传统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与之相比,建筑机器人的技术要求并不相同,更需要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非结构化的智能生产,在建筑工地这一“移动的工厂”发挥作用,这一新的产业需求将为机器人产业提供持续动力。
机器人企业正在寻找新路
对工业机器人产量的下滑,业内还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读。
赛伯乐绿科投资集团董事长李冬分析说,2018年工业机器人的降速还与对机器人产品的不同“定义”有关。据他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按照“台数”的统计趋于严谨和准确,以往不太容易说清楚的工业机器人产品没有被纳入新的统计中。
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工业机器人产量的下降反映的并非是当年的状况。由于机器人生产周期的原因,2018年工业机器人订单减少,说明机器人应用企业对自身2019年的经营状况较为谨慎,未能对购买机器人下定决心。
江苏金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徐州邳州,总经理黄志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并以重工业发达闻名全国,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转型发展步伐快,各类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报以很高的热情,只要企业自身有能力购买机器人,那么普遍愿意进行投入。
在工业机器人整体发展受阻的同时,很多企业也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苏州绿的谐波传动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储建华表示,如今企业占据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的65%,更走出国门,获得海外用户的欢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年增30%。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不必只盯着最终产品的产量,应该多将注意力投向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他表示,不仅是在机器人领域,“对企业而言,最赚钱的绝大多数不是最终产品”。
“要扩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走出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困境,就要发展出面向新型制造的工厂,发展出重新定义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出属于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特点。”浙江智昌机器人产业集团董事长甘中学说,从传统的焊接、喷涂等领域继续拓展至整个智能制造的各个工艺,机器人也有望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走向真正的智能机器人。
杨广中表示,企业不会“为了购买机器人而购买机器人”,而是通过机器人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而徐方则认为,要求机器人“好用”,同时“便宜”,两者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矛盾。
一方面,要让自己生产的机器人质量过硬,另一方面,要让企业买得起,用得恰到好处。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正在供需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平衡点。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