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化应用被重点强调,我国机器人产业又一次迎来了发展良机,智能机器人有望迎来快速崛起。在此之前,全球人口红利的消退、自动化生产需求的释放,已经推动过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加上如今机器人在服务领域的加速落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在火力全开。
然而,三军已整装待发,主帅却一将难求。在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的情况下,庞大的人才缺口成为了行业发展的致命伤。未来,如何补强人才缺陷,培养一支完整、专业的机器人研发和应用队伍,形成一条比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链,将是我国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国内机器人发展火热
从数十年的长久积累,到如今的一朝爆发,机器人产业的崛起已经被视为新一代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关键驱动力。在全球经济逐渐进入战略转型期和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被赋予了推动经济增长、助力科技进步的显要意义,率先抢占机器人发展高地,也逐渐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之一。
在这场激战正酣的争夺战和卡位战当中,我国虽然入局时间较晚,却也展现出了强劲的潜力与实力。从2013年开始,我国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连续五年保持着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进一步达到87.4亿美元,在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持续助力之下,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一片大好。
同时,在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方面,我国研发与应用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目前,我国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在显著扩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持续加速,创新型企业开始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能够转化为规模化产品,在服务和特殊场景获得重要落地。
人才缺口拖行业后腿
眼下,除了机器人需求市场的蓬勃发展之外,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行业壮大。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之中,工业机器人便被列为十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同时从2011年开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划》、《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多项政策也相继出台,进一步加强了机器人发展风口的延续。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数字逐步增大,增长速度持续攀升,发展态势一片大好,未来前景令人期待。但人才问题的出现却打破了当前美好的局面,人才缺口的越拉越大,给行业发展拖了严重后腿。
据2017年政府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到300万,2025年将扩大到450万。同时,据《人民日报》2018年1月份报道,我国机器人相关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也已超过500万,供求比例仅为1:10。
然而人才缺口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我国没有充足数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而是人才都集中到了理论研发领域,相反我国企业需要的却是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因此,当前我国的人才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不充分;另一方面则是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
谁能来主导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面对严峻的人才问题,我国要想推动机器人产业成熟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并鼓励产学研政合作开展机器人学科建设,完善领域学科布局,加强产业人才队伍构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谁又能成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呢?
从现实角度来看,政府应该是引导的一方,企业和学校是积极实行的一方。在政府政策的规划指导下,我国高校通过建立机器人相关学院、专业,探索人才教育模式构建,同时,校企间广泛通过交流合作,打破校园与市场间的需求壁垒,培养人才教育的相关生态。
当前,以英特尔、腾讯、科大讯飞等国内外龙头企业为主导,已经结合高校建设了不少人工智能学院和机器人培训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凭借着在资金、技术和市场需求方面的显著优势,企业往往能够成为更加主动的一方,其无疑是人才建设中的主导者。
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而身为主导者的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又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未来,企业只有加强产学研的合作开展,做到产教融合、理论与实际结合,才能逐渐将巨大的人才缺口给填补上,才能有效推动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向前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