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不菲”的手术机器人
虽然目前国内外不少的初创企业和老牌医疗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手术机器人,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导致手术机器人的成本十分昂贵,据说每台机器人最高成本可达130万美元,在中国区的售价高达2000万元。即便解决了成本高昂的问题,后期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高昂的使用成本让很多中小型的医疗机构望而却步,手术机器人的普及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从一枝独秀到齐头并进
美国的经济环境为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正是因为如此,美国的手术机器人水平遥遥领先,并在一段时间内占据着领导地位。作为AurisHealth竞争对手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是这个幸运儿,从2000年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在心脏外科、前列腺以及妇产科等外科手术中都有不俗的表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作为领域内的先行者,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使其在该领域内一直掌握着话语权。
十几年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经历着更新迭代,国内的手术机器人也在厚积薄发。“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于2013年正式研制成功,天玑作为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至此,国产血管介入机器人、牙科眼科机器人等纷至沓来,手术机器人领域开始百花齐放。
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崛起逐渐打破了医疗机器人领域垄断的局面,人工智能作为作为一剂有力的催化剂将提高国内手术机器人的水平,保障手术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急速缩短与国外手术机器人之间的差距,同时开拓深而广的医疗领域,为手术机器人提供更全面有效的应用场景。
技术无法大众化
根据《2017-2023年中国手术机器人产业竞争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未来我国手术机器人的行业规模将在2021年到达200亿。可观的市场前景永远不如实际落地来的有效,深入医疗场景并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应用中把握发展动向才是促进手术机器人行业繁荣向上的途径。
不同于医生做手术,机器人不具备人脑的灵活度,难以应对突发性的以及错综复杂的手术场景,所以目前手术机器人涉及的领域十分有限。例如,触觉反馈(力反馈)作用类似于手术医生的操作手感,在一些需要多年经验医生操刀的手术种,它还无法保证手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率。技术创新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在手术机器人质量逐渐完善,种类愈加繁多的时候,将技术逐渐推向大众市场,惠及全民才是未来应努力实现的目标。
然而,身价昂贵的手术机器人对于普通人而言还存在着距离。造价高意味着手术费用不便宜,同时其并未被纳入医保,这让不少患者对手术机器人敬而远之。因此,手术机器人也难以获得巨大营收用以技术研发以及设备改进,成本自然居高不下,这就形成了高成本——高费用——低利润——高成本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机器手术与医生手术的最大区别就是手术的主体不同,比起冰冷的机器,患者更愿意去感知有温度的人,即便手术中的他们毫无感知。由此看来,手术机器人的推广仍然障碍重重。
人工智能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
我国一直存在看病难、医生少的现状,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全国的职业医师仅有339万,相比较于我国的13亿人口,可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医生的高标准培养导致每年向医院输送的人才十分有限,同时基于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的特点,很多医学生往往会半途而废。手术机器人作为一种替代品,能缓解医生少的难题,同时降低医生因疲劳在手术中犯错的几率,为更多患者提供切实的医疗服务。
人工智能作为新兴领域,是未来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会是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之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进步将会提升手术过程中的影像质量,从而使机械运作提供更灵巧、精确,提高微创手术的成功率。也许未来更智能的手术机器人将依据大量有针对性的机器手术数据进行专项手术的自我学习,为手术提供合理优质的治疗方案或准确预测下个手术行为。另外伴随着医疗器械的完善,也许手术机器人的功能将进一步细化,实现专项化,当然这只是一些简单的猜想,可以确认的是手术机器人必将向着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迈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