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代智慧医疗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诊疗方式。由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南京江宁高新区管委会、颐东医疗科技集团等联合主办的“江苏智慧医疗高峰论坛”近日在江宁举行。来自全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600多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智慧医疗创新、研究转化应用等的最新进展。
颐东集团董事长刘磊介绍说,人工智能正在给医疗诊断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以肺癌为例,过去筛查肺部结节全靠医生在CT扫描图像上一寸一寸仔细观察,不仅工作量浩大,而且容易疏漏,且准确率只有65%左右,而现在通过AI系统,一分钟可以看15张片子,读片准确率达85%以上。对于一些复杂的片子,采取“人工+AI”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精准度。目前,颐东医疗科技集团正在与南京鼓楼医院体检中心联合开发健康管理系统,该系统平台在患者、医生、医院之间打造一条通路,实现对患者的健康评估、健康管理、体检后随访等数据共享,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江苏小白智慧医疗公司老总杜强说,他们开发的视觉AI系统,目前能自动识别B超、CT、胃镜、磁共振等片子,针对肝脏疾病、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疾病等8种疾病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在广州中山医院、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对甲状腺疾病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6%。
“AI+医疗”应用离不开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大数据共享,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医疗信息呈“孤岛”状态。有调查显示,当前已有70%以上的医院实现了医疗信息化,但仅有不到3%的医院实现了数据互通。“很多病人在医院看病后的病理特征、看病记录,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但这些信息不仅在各医院间不能共享,即使在同一医院不同科室间也很难分享。”刘磊透露,由于医院之间的信息没有打通,导致同一个病人到不同医院甚至在同一医院不同科室看病,所有检查都要再做一遍,不仅对患者造成很大损失,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专家还指出,单独一家或者几家医院的信息,还不足以发现某些疾病共同的流行特征,但如果将几十家、数百家医院的海量信息汇集一处,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可以发现一些疾病的流行情况,并给出应对措施。
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说,我国提出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有几十年时间,但由于国家层面一直未出台相关标准,各家医院在建设信息系统过程中缺乏标准指导。“就拿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来说,有的是用Unix系统开发的,有的是Linux系统开发的,不仅数据结构不一样,硬件接口也是千差万别。不同时期的HIS产品不同,有时甚至由多达几十个不同的供应商提供,导致同一家医院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和信息交换都成为问题。
除了技术规范、操作系统的差异外,造成医疗信息“孤岛”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行政和利益壁垒。以南京为例,有部属医院、省属医院、市属医院、企业医院、民营医院,不同医院间隶属关系复杂,还存在着争病员、抢资源等利益竞争关系。因此,要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必须首先破除这些藩篱。
“信息互通,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殷伟东介绍,希望通过“智慧医疗”建设,逐步打破医院各科室之间、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在南京地区连成一个海量医疗大数据,通过海量数据的价值挖掘,对整个江苏乃至全国疾病的趋势分析、预防起到指引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