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钉子打入水泥墙时,最常见的是“钉子歪了”。 同样,当人们期望很高、阻力很大,而自身意志却不坚强的时候,走歪路就是一种常态。
现实中,人们强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时,如果自己又没有想明白,事情常常就会成为“砸歪了的钉子”。
经常有人把智能制制造搞成自动化、信息化,就是典型的路子走歪了。这同样是因为智能化的愿望很大、推进阻力很大,却对自动化、信息化的套路更熟悉,自然会歪到这些方向。
智能化为什么阻力大呢?笔者总结过多次。大体观点是:
本质是经济问题、经济上不划算。经济上为什么不划算呢?因为我们常把技术用在不合适的地方。为什么容易用在不合适的地方呢?因为合适这些技术的地方少。为什么合适的地方少呢?常见原因之一可能是企业本身的档次低、不适合。所以,企业必须转型、走向高端才容易找到合适的地方。
其实,问题还可以进一步问下去:企业为什么不愿意转型升级?
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不知道怎么去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有很多说法,比如转型到服务、研发,生产高品质产品,高效率生产等。但现实中,这些路径上会遭遇很多不确定性。想到困难的地方,人们往往就知难而退、做自己熟悉的事情(自动化、信息化)去了。
仔细想想:企业要不要通过ICT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正如20年前纳米和激光都很热。现在可以问了:难道企业都要跟这场风吗?同样,虽然ICT技术对企业的影响面要比纳米、激光大得多,但重要性和价值却是有明显差异的:有的地方价值大,有的价值小。比如,为什么大家都在拿飞机发动机诊断、风机远程诊断说事?因为这些场景是适合的。而另外一些企业和场景,智能化的技术就不一定有多大作用。有些“菜”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必要强求。所以,企业家犹豫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确实也有些事情是值得做却没有做,让机会白白的丢失。这是些什么情况呢?我觉得,很多问题出在“心理障碍”,或者我常说的“观念”上。
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表现为:以为有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正如我过去说的:想找个诸葛亮“借来东风”的神迹,自己却不想做“万事具备”的基础工作、苦活累活、不出彩的活。笔者常举的几个例子是:
● 想搞研发和服务的智能化,又下不了决心搞知识的数字化和模型化。
● 车间想搞智能化,而又舍不得去搞物料运送的自动化。
● 想协同、共享资源,又不想花功夫搞业务和流程的整合和再造。
● 想搞大数据,又不肯花功夫把业务需求理清楚。
这样,愿望大而决心小、舍不得投入,就要走歪路了。就像曹操评价袁绍的: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如果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时,他很可能会说:这些办法都很简单啊?!的确,智能制造的很多办法都是“土办法”。这些办法不高级、但往往要花功夫和代价。甚至需要“十年磨一剑”。这就是我常说的,智能制造要用聪明人想不到的笨办法。
自己不愿下决心干,佛祖也救不了他。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AMTS & AHTE SOUTH CHINA 2024同期会议全公开!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