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的基数实在太大,但是大量的工业设备的运行效率却很低。如果能够依赖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工业的流程、工艺、质量等,转型升级的效果是非常巨大的。
工业互联网市场机会巨大
发展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是巨大的。首先对于过去的工业设备厂商而言,由于客户自身很难解决运维的问题,所以提供服务型制造,让客户用得好,保证客户不出问题,就成为新的核心价值。实现服务型制造更多的要靠连接。把客户的数据远程采集上来,远程数据分析和故障诊断,提前告知客户是否会出问题,这都是需要一系列数字化手段才能够实现的,这也就是服务商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服务延伸,包括国内像陕鼓等,已经开始采用租赁设备的方式做延伸服务。这是因为他的客户买了东西不会用,导致对远程运维服务的需求。
工业领域的服务商通常集设备商、集成商和服务商多个身份于一体。比如金风科技既是风机设备的原厂商,又是集成了客户的主轴、转子、变电箱的设备集成商,还帮客户提供风场的运维。这类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机会多多,一方面有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另一方面有很强的运营和设备运维的能力,所以很多客户就把相关业务整体包给金风,我只出钱,你帮我把风场运营好就行。可以断言,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未来有越来越多的新形态的工业模式出现。
数据集成是难点
中国企业本来在不同的垂直行业,成熟度差别非常大,很多企业只是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数据未必都能收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这些自动化的设备和控制系统,全都是德系日系的,不见得能够把开放接口给你,让你能够读取数据,或者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行。这些都是企业当初没有这方面的战略思考和顶层设计留下的后患。根据公开数据,2017年我国企业的设备数字化率为44.8%,数字化设备联网率为39%,所以要往工业互联网上转,首先是要考虑怎么把数据收集上来,数据的质量如何管理起来,然后才是怎么通过数据分析优化业务的问题。先不说分析出来能解决什么问题,很多时候数据收集阶段就存在很大的障碍。
对工业软件的思考
工业互联网发展,一到两年内是一个培育期,首先是客户的包袱太重,各种历史的东西需要照顾,第二是概念还比较新。目前要实现快速的增长和普及,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障碍。首先是工业软件的短板。国内工业软件百强,绝大部分是做IT系统的,只不过是在做工业体系的IT系统,比如ERP,进销存、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真正在做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性能改善这类的软件,在国内是凤毛麟角。需求陆续起来之后,逐步会引来一些懂相关业务,也懂应用开发的软件企业,获得国家的扶持帮助,会逐步往这个领域迁移。
国家发展工业互联网,一个重要内容是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厂商。目前市面上90%的工业软件,其实是国外的工业软件。在工业领域特别是设备控制系统层面,几十年下来积累起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也就浙大中控、和利时等几家。以这些企业的规模,很难和ABB、GE、西门子这样的国外巨头正面PK。
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涉及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是绝对重要的课题。而目前的工业软件发展遇到不少问题:一是整合:现有的工业软件产业的商业模式,各卖各的产品,各管各的服务,是无法满足智能工厂建设需求的。用户企业本就面临业务上的不确定性风险,更无法接受七拼八凑的智能化改造实施方案。这意味着相关工业软件厂商间需建立深度的技术、产品、服务合作,意味着行业可能迎来整合。二是抉择:做平台还是做应用。做应用,大部分企业心里没底,眼下能看见的机会是先做平台再说。做了平台还有再延伸做运营、做服务、做应用的机会,是向死而生。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概念美妙,先有平台再说。也正是缘于这样的逻辑,所有企业都争着抢着要做平台,这是市场驱动,却不能导向结果最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