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披露,中国机器人密度(机器人密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标准之一)全球排名23位。中国是机器人密度增长最快的国家,2013年只有14台/万人,2016年达到了68台/万人。但是离全球、欧洲、美洲的数据仍有一些差距,这三者分别是74、99、84台/万人。在全球范围内,自动化发展程度前五个国家分别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他们的中国机器人密度分别达到631、488、309、303、223台/万人。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台/万人以上,到2020年之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达到10万台。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境内,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2017年国产机器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了68.1%,产量总计达到13.1万台,不但是国内国产机器人销量的4.85倍,而且大幅超过国产和外资品牌销量合计,出现明显的产出大于销售。
2018年延续了产量快速增长势头,3月生产了14036台,创最高单月产量记录。按照当前增长态势,未来产能还会继续扩大,产能增长速度大于需求扩展速度。
在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集中度低、总体规模小,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现象日益突出。在2017年13.1万台的总产量中大部分是低端产品。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面临技术瓶颈,缺乏高端机器人自主知识产权,导致高端产能不足。因此,2017年在国内市场国产机器人销量为2.7万台,外资品牌机器人销量为6万台,国产销量不及外资品牌的一半。
大量低端机器人产能蜂拥而上,其重要原因是各地政府成立的各种产业园和各类补贴政策,缺乏严格的高技术标准限制,准入门槛较低,与新能源电动车行业非常相似(详见之前文章《电动车补贴政策调整将带来市场调整》)。这样的做法在起步阶段并不存在问题,但起步之后需要有所调整。补贴和扶持政策是促进高技术和创新领域起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发展起来之后扶持标准需要逐渐提高甚至取消,才能促进相关产业向高端发展。由于国产机器人行业已经起步,并且产能急剧扩大,竞争度提升导致企业的利润正在收窄,整个生态环境开始发生变化,未来部分难以实现技术突破的企业必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