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登文章,将3D打印评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认为,3D打印就像1450年的印刷术,1750年的蒸汽机,1950年的晶体管,3D打印也将在漫长的时光里改变这个世界。美国3D打印概念股随即应声大涨。
2013年大量的3D打印专利因保护到期而免费开放,中国也迎来了第一波3D打印创业潮。根据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2015年全球共有200多家3D打印设备生产企业,中国就占了一半。可是到了2018年,3D打印的创业风口已经沉寂下来。
2013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为3.2亿美元,是2012年的2倍。由于增速迅猛,2013年也被称为“中国3D打印的元年”。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对3D打印前景非常看好,推动了中国第一波3D打印的创业潮。Wind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国内3D概念股的股票大幅上涨,排在前面的概念股涨幅普遍超过100%。
一方面政策层面暖风频吹,3D打印被认为是重构现有制造业技术体系的一项重大新兴技术,2015年前后出台了多个3D打印相关的利好政策,在宏观政策上推动了3D打印的发展。另一方面,3D打印成为新的创业风口,很多厂商对3D打印创业公司展开战略投资。
3D打印设备一般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消费级的3D打印市场投资和操作门槛比较低,一个门脸一台设备,就开始叫卖3D打印手办、人像等产品。然而消费级3D打印本身精度不够,产品实际效果和预期相去甚远。加上成本和价格高居不下,让大多数用户敬而远之。更何况3D打印的工艺品,并非用户的高频需求,实际很难打开消费市场。很多投身3D打印的老板发现,面对C端消费者根本无法盈利。
工业级3D打印的应用,可以应用在工业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场景。相对于传统制造工艺来说,3D打印免去了从开模锻造到切割组装的复杂过程,还可以克服一些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设计,制造出结构更复杂的产品,并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比如说,国产客机C919机头的主风挡框架,成本大大降低;3D打印F-22飞机的机身隔框,节约了90%的昂贵原材料;在医疗领域可以打印高精度模型,来辅助确定手术方案。
但是在这些应用场景中,3D打印明显只能作为工业制造的辅助技术,除了打印精度不够高之外,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适用原材料的种类稀缺。目前适用工业领域的金属打印材料只有10多种,比如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3D打印材料要综合考虑成本、材质、力学性能、化学稳固性等多种因素,而开发和寻找新材料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工程。
其实,3D打印技术和尖端工艺制造完全是两回事。比如手机芯片,3D打印根本制造不了。换句话说,3D打印机并不是什么“万能机器”,哪怕造出房子、汽车,严格来说只是一个塑形工具。另一方面,在工业零部件制造方面,本身不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而且目前工业3D打印机无法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规模化生产,设备的维护成本和难度,也远远高于传统工业体系,所以3D打印还不具备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模式。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3D打印仅仅是一个资本泡沫。Gartner是美国著名的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公司,从1995年开始,这家公司每年会发布的一份技术报告,推测各种新科技的成熟程度以及他们走向成熟所需要的时间。报告中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就是技术成熟度曲线。
Gartner认为,几乎每一项新技术都会经历5个阶段,科技诞生的促动期,过高期望的峰值,泡沫化的低谷期,稳步爬升的光明期,实质生产的高原期。简单的说,任何一项技术都会经历泡沫阶段和谷底阶段,泡沫褪去之后还会出现一个技术稳步提升的阶段,再步入稳定的成果转化。3D打印技术也不例外。
我们不应该高估技术初期的应用水平,但更不能低估技术发展的无限前景。汽车诞生之初也被嘲笑速度还不如马车,所以应该对新技术永远保持着乐观态度。Gartner在今年年初的报告预计,到2021年,75%的新型飞机将使用3D打印部件飞行,40%的制造企业将建立3D打印中心。不论预测的数据是否过于乐观,但技术前景依然是明朗的。2017年中国3D打印行业融资仍然有3亿规模,其实中国真正做3D打印技术的公司并没有消失,也没有衰落,死掉的只是那些炒作噱头的公司。
我们还盘点过被遗忘的三大创业风口,点击视频观看 。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