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人工智能大放异彩的一年。机器人“小度”与人类选手共同获得“最强大脑”的“脑王”称号,机器人“小冰”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阿尔法狗则升级为阿尔法零,完全通过自我训练就能“通杀”之前最强的人工智能对弈软件。这些机器的“智慧”在带给人们巨大震撼的同时,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
实际上,无论是激励技术人员加大研发投入,形成更多技术成果,还是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到应用再到产品快速转化,知识产权制度无疑是撬动进步的支点。
提高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离不开合理的知识产权配置模式,让投资者看到机遇、让创新者获得回报。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研发过程对人才质量要求高。这就需要建立投资激励与创新劳动激励的双重机制,一方面通过适当的专利审查制度确保具有“创造性算法”的人工智能获得专利授权,让投资者真正获利;另一方面实行契合人工智能研发特点的职务发明制度,使科技人才获得物质回馈,从而保障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服务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
提高人工智能技术转化率,也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加快市场要素流动。比如,通过知识产权法律设计,鼓励人工智能专利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融资、资本化和证券化等,从而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使更多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实验室,成为人们可以“触摸”并感受其便利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市场是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国际化市场,只有建立科学的分析机制和敏锐的预警机制,牢牢掌握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保证我国人工智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创造和应用,更离不开针对成果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除了传统的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知识产权人还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特点实现“自我保护”,例如让人工智能自动拒绝未经授权的主体使用,记录并追踪侵权信息等。当然,如同人类其他创新成果一样,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其限度和边界。比如,有些人工智能由于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理论上往往可以穷尽某一领域以信息重组方式完成的技术方案,但我们不宜将专利保护范围涵盖所有这些技术方案,否则可能窒息该领域市场活力、阻碍后续创新。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产业风口,必将影响和塑造人类的未来。许多国家相继出台国家战略,以抢占产业的制高点和未来的主导权。在这些战略的推进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和运用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我国对接国际市场,甚至以人工智能为抓手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