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让制造露出“微笑”

【编者按】机器人,作为制造业先进方向的杰出代表,再次站在了“风口”上,围绕“机器人与创新创业”这一主题,来自全国机器人领域近七百位“大咖”,在第二届(杭州)机器人西湖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当下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方向。让我们来看一下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吧。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先进方向的杰出代表,再次站在了“风口”上。5月22日至24日,围绕“机器人与创新创业”这一主题,来自全国机器人领域近七百位“大咖”,在第二届(杭州)机器人西湖论坛上分享了他们当下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科研方向。

人工智能热度来袭“虽然讲智能制造,但是核心还是讲人工智能。未来,人工智能将要爆发。”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智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专家潘云鹤在论坛上这样论断。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即将有一个重大突破,不仅是产业的突破、工业的突破,而且是技术的突破。

潘云鹤介绍,中国工程院在研究的“智能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和“知识中心”等项目,已感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现在全国有409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如果仍采用传统数据库的方法打造“智慧城市”,那必然是低水平的。

潘云鹤预测,这一次的人工智能热会有大变化。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类的信息环境与设施发生了大改变;二是社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大爆发;三是人工智能目标和理念有了大改变;四是人工智能的数据及由它带来的方法、技术有很大的改变。他表示,这四种结合在一起,将促进人工智能的重大提升。

“从市场应用角度来说,我们研发的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卖点,我觉得汽车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介绍,汽车,这个曾被称为“改变了世界”的机器,目前正在被人工智能所改变。2012年,李德毅团队就做了18次北京到天津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当然,我们做的不是私家车无人驾驶,而是厂区通勤、园区观光、快速公交、智能房车等大型车辆。”李德毅介绍,目前,他们的“驾驶脑”人工智能设备完全能胜任司机职位。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表示,机器人未来有可能比人聪明。这一预言让人联想到科幻电影里机器人统治世界的情节。那么,机器人的普及是否会对人们就业造成影响,会不会取代人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大可不必担忧。他认为,崛起中的工业机器人并不会完全取代人力,而是最终达到“人机融合”状态。机器人替换的多数是简单重复、劳动强度大的岗位。杨华勇举例,现在北京、杭州等地都出现了使用机器人的餐厅。机器人能做的是从厨房到餐厅传菜部分,真正与顾客打交道还是要靠人。

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在22日下午的机器人创业项目与产业资本对接专场会上,十个机器人科技创业项目进行了项目路演,其中有类脑机器人、飞行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项目,令人脑洞大开。

除了应用于制造业生产,机器人正逐步扩展到家居生活、养老助残等多个生活领域。展会上,服务机器人成为一大亮点。多点开花的应用推动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大时代”。

“中国目前有超过40多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上千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有机构分析,中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的市场。”论坛上,杨华勇介绍,如今,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时代,以浙江为例,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机器人技术的高等院校之一。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浙江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科技联盟的科研方向开始瞄准应用领域,围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基础件等方面尝试产业化。

但杨华勇同时也强调,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拥有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集中体现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加工制造、标准机检测、市场开发等方面,尤其是在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基础件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在机器人研发的人才方面,我国应用型人才短缺,而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等机器人专业尚未完成。我国机器人产业需要新的思路,这包括新型人工的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杨华勇说。

机器人基础与前沿技术正在迅猛发展,涉及工程材料、机械工程、传感器、自动化等各方面,许多学科交融、相互促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认为,就服务型机器人产业而言,未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汽车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四个方面潜力无限。

浙产机器人借势而上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关注。2012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近年来,“机器换人”在浙江大地蔚然成风。据统计,目前我省在役机器人总量超过3万台,占全国的15%左右。仅在杭州,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就超过40家。这对我省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一场挑战。

一方面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具有智能化改造和提升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另一方面国产的智能制造产品、装备、技术和服务也在加快发展,能够提供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的有效支撑。我省推进智能制造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也有相当的产业基础,同时也具有产业的优势。省经信委副主任马锦跃表示,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机器中的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省智能制造发展的水平。

“浙江发展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比如,从国家布局的角度,一些基础性的配置显然不在浙江;新一轮布局中重点产业基地、研发基地和检测中心也几乎没有浙江的影子;核心零部件技术缺乏,系统集成企业总体上规模不大;相关领域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对不同生产领域的工艺优化设计能力普遍偏弱等。”浙江省机器人协会会长朱世强表示。

在朱世强看来,浙江机器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既要围绕现实的市场需求,又要瞄准未来的方向进行提前布局。从现实的角度看,浙江发展通用工业机器人的可能性不大,但围绕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大量需要的、以机器人为核心装备的自动生产单元,应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从未来发展方向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空间很大,比如助老助残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不久的将来有望形成比较大的市场规模。

“浙江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不够,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尚未形成产业化实力。比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技术等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精度、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建议,在中小企业众多的浙江,更加需要补齐科技创新力量薄弱的短板,鼓励高校科技人员进驻企业帮助进行质量、技术方面的提升,从而使浙江机器人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