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进军“洋市场”需过哪些坎

【编者按】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端市场被国外的“洋产品”占据,自己生产的产品徘徊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困难、缺少标准……


作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高端市场被国外的“洋产品”占据,自己生产的产品徘徊在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困难、缺少标准……

面对着重重困难,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如何取得突破?如何摆脱市场被发达国家占领的尴尬地位?

这一切都考验着企业、政府和整个行业。

市场潜力巨大

在北京东城区一家不起眼的刀削面馆,一部粗糙的机器人在一口盛满滚滚开水的大锅前机械地削着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削面的质量。

面馆的老板告诉记者,这部不到两万块钱的机器人,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不再担心人工成本增加和厨师流动性加大。“即使半年换一部机器,也比人工便宜多了,还更稳定。”老板得意地说。

这位小老板的心情可以理解,随着人工费用的提高,餐饮是首当其冲的行业,不仅服务员难找,厨师亦身价倍增。在这种情况下,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大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使用领域也更加广泛,不仅在传统的汽车、家电、航空等领域出现,在石油石化、电力、医疗、服务等领域也呈井喷状爆发。

比如在广东的一些制造业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大批取代人工。在医疗、餐饮等服务领域,各种级别的机器人也多了起来,在一些餐馆,机器人服务员的出现一时成为吸引人眼球的亮点。

中国机器人使用的增加,在数字上也有所反映。

工信部为本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占全球销量的1/4,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销量也在大幅增加,2014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2015年,这一数据增加到两万多台,同比增长了30%多。

在中国,机器人的使用还仅仅是初步阶段,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使用密度要低得多。权威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2015年的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密度普遍超过200。密度远远大于中国市场的36。

从国内经济社会的情况来看,已经具备了大规模使用机器人的条件:人力成本增加、人口红利消失、技术逐渐成熟、老龄化社会到来……

可以预测的未来,中国市场上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推广。“当前,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迫在眉睫,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技术短板明显

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世界第一大应用市场的地位极不匹配。中国领导层曾提出,中国的机器人产品不仅要守住自己的市场,还要在国际上尽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

但从目前产业的发展水平来看,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为了更早解决这一矛盾,日前,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明确指出了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短板: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质量可靠性低;机器人推广应用难,市场占有率亟待提高;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产业竞争力缺乏;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亟待健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数业内人士都对我国机器人产业所面临问题有着一致的看法。

冲杀在市场一线的企业家,无疑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短板有着更为鲜活的认识。

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的领头羊、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对于国产机器人产业的特点和相关数据烂熟于胸。

曲道奎告诉本报记者,我国目前拥有800多家机器人生产企业,但多集中在中低端,散、乱、弱、小的现象尤其突出。有的企业甚至只做简单的代工,绝大多数企业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主要零部件也多依赖进口。“多数人可能有所不知,这些主要零部件的价格占据了产品销售价格的近70%。”

在曲道奎看来,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三化”问题非常突出:“核心技术空心化、关键零部件进口化、高端产品边缘化”。

形成这种局面有着复杂的原因,有政策的因素,也有我国长期产业结构的因素。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产业,有一个典型特点:是技术、资金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这一特点,恰恰与中国传统的产业特点不匹配。以往中国企业的优势更多体现在低成本、劳动密集、规模化生产。“搞机器人产业与我们过去搞传统产业的优势关联度不大,这是机器人产业的特点,也是我们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难点。”曲道奎说。

政策引导重要

起步晚、底子薄、水平低,怎样在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让中国的机器人产品若干年后更多占领“洋市场”?

政策的引导作用将更加突出。

201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曾被写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并作为重点产业发展,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划,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了一些弯路。

据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重大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介绍,自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发展产业后,一些地区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招商引资,一哄而上,先后有40个地方建设了机器人工业园区。这也带来了整个行业“高端产业低端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忧。

李东介绍说,目前行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比较突出,高端缺少、低端重复,“我们要防止将高端产业低端化,防止将资源都用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方面,避免重招商引资,轻创新、轻人才培养的倾向。”

为了有效解决困扰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难题,此次工信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经过半年的细致调研,对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制定出《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这一规划更加明确了产业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规划还要求,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的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再比如,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还对一些具体的技术突破、关键零部件研发有了详细的要求,这些均是提高我国机器人制造水平的关键所在。

“只有你自己的产品质量过硬了,才能守住国内市场,进而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封锡盛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工业4.0时代下机器人革命:雷尼绍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 24-12-27
  • 库卡新品 | 3D视觉入驻,智造未来之“眼”
  • 24-12-26
  • 恩福(中国)| 创新HRE型油封,为工业机器人强势赋能!
  • 24-12-23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标杆!节卡机器人携华丽方案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 24-12-19
  • 百篇大象机器人产品科研论文今年发布,全球顶尖学府打Call!
  • 24-12-19
  • 智元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 24-12-18
  • 节卡机器人2025新年寄语:辞旧迎新,感恩前行,共创未来
  • 24-12-17
  • 全新JAKA S系列协作机器人,非凡力控体验
  • 24-12-17
  • 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 24-12-17
  • 超酷,能直立行走!成都首个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亮相
  • 24-12-17
  • “车轮上的ReBeL”:igus推出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得起的移动机器人
  • 24-12-13
  • 未来已来: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 24-12-11
  • 库卡新品 | KR 20 SCARA 海外版----专注中国,放眼全球
  • 24-12-04
  • 库卡推出新品KR SCARA HO,每一转动,皆守食品安全
  • 24-12-04
  • 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海外累计交付超100台
  • 24-12-04
  • 连续11年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正成长
  • 24-12-03
  • 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 24-12-03
  • 北京发那科2025新年寄语:新质领航,智造未来
  • 24-12-03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越德国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 24-12-02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