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高规格举行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把机器人话题再度引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
实际上,机器人科技在我国正在推进,目前大家熟知的“机器换人”就是其中一项。“机器换人”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人力资本逐渐上升的趋势下,中小企业将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机器换人”的主战场。但广东、浙江等省份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却表明,当前中小企业对“机器换人”的意向普遍较低。
在“机器人时代”来临之际,“机器换人”落地还缺了啥?
资金、人才和供需三大短板
造成“机器换人”落地遇冷尴尬的主要有资金、人才和供需三方面原因。
资金问题是最大短板。“机器换人”是一个系统工程,对资金的需求极大。我国中小企业却普遍具有资金数量少、资金流转快、融资难的特点,动辄百万、千万级别的资金投入和至少3年的投资回收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最大短板。
专业人才不足加重中小企业顾虑。工业机器人及以其为核心的系统性改造技术含量极高,不仅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还需要专业后期服务,支撑其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和升级。但我国在高职及本科阶段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器人专业,更高层次的教育偏重于理论研究,致使机器人应用及维护方面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现状。
供需不匹配增加中小企企技改风险。工业机器人系统通常建立在具有特定任务的硬件和软件上,但我国在机器人专业应用领域还不够细化,仍未实现机器人在专业用途、专门硬件与专门应用的完全匹配。当前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生产线,其集成系统也多与汽车生产过程配套,而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多且杂,其发展水平也良莠不齐,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及系统集成商与中小企业的行业应用做匹配。
日本怎么“机器换人”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机器换人”的阶段,日本就是其中一例。日本是机器人生产和使用大国,较早推广和使用机器人,尤其注重中小企业中机器人的普及,拥有丰富的推广经验。为推进机器人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日本于1980年颁布《财政投融资租赁制度》,通过财政投资、日本开发银行融资建立中小企业机器人租赁制度。同年,日本又颁布《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贷款制度和设备借贷制度》,指出要由国家和都道府县各出等额资金合在一起作为基金,为中小企业进行设备贷款。
1984年日本开始实行机电一体化税制,通过享受特别折扣或扣除税额的方式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在特定的时间内购买、租赁特定设备,并用于特定业种。同时,日本较早开始重视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早在1996年立命馆大学工学部就已设置了机器人专业。日本的不同高校在机器人专业设置上各具特色。
2015年1月日本推出《机器人新战略》,鼓励通过运作实际项目和运用职业培训、职业资格制度来培育机器人系统集成和软件等技术人才,并加大培养机器人生产线设计和应用人才,立足于中长期视角,制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人才协作培养的规划。为促使机器人更广泛地应用于中小企业,《机器人新战略》中把研发体积更小、应用更广泛、性价比较高的机器人作为主要任务。2015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在产业机械课内成立了“机器人政策室”。通过政府的帮助,向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机器人引进方面的咨询,同时推进廉价机器人的开发。
如何为中小企业解难题?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破解中小企业“机器换人”资金、技术和供需难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推动实施“共建专项基金+首台套”的协同模式破解资金难题。基于传统融资方式门槛高、成本高的特点,可以借鉴日本中央政府与都道府县共建基金的方式设立央地共建的“中小企业机器换人专项基金”。一方面,此专项基金可给予中小企业利息补贴,直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此专项基金还能给予金融机构坏账风险补偿,降低金融机构风险,间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可借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点保险补偿机制”的模式,建立省市级层面的保险补偿专项资金,一方面推广国产机器人应用,另一方面减少中小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技术风险。
扶持发展专业服务机构,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一是鼓励民间资本成立机器人租赁公司,政府给予相关政策优惠。机器人租赁公司在机器人采购、维护方面优势明显。一方面租赁公司能够专业地遴选与中小企业工序匹配的优质机器人,既保证了机器人的质量,又减少了中小企业技改风险;另一方面租赁公司还能提供优质的维护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的人才负担。二是扶持机器人售后、维护及检测的专业型或综合型公司的发展,对接机器人生产厂商及用户,帮助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持续实施。三是成立专业的技能人才培训机构,构建教育机构、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鼓励产学研合作,大规模专业化培养人才,并建立专业人才的信息数据库,优先保证中小企业“机器换人”的现实需要。
量身打造专用机器人,精准打通供需对接渠道。在顶层设计层面,需要谋划制定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标准并推广普及,在统一软件与硬件接口标准基础上建立机器人硬件、软件及系统集成数据库,搭建一体化供需对接平台,在完善产权界定基础上,推行系统研发的协作共享机制和交易机制,便于机器人相关应用的大规模推广。在微观层面,针对中小企业多样化、专业化诉求,市级层面出台专项政策和基金,鼓励中小企业与机器人生产商深度对接,中小企业可介入机器人的设计阶段,合作生产功能单一、价格廉价的专用机器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