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制造业的路在何方?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就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的访谈,本文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作为大国经济体,中国不能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活力之源、财富之源、强国之本。《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通过“三步走”来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认识中国制造业所面对的环境?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特点与困境如何?怎样看待和理解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及未来前景如何?中国制造业的路在何方?

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在发生变化

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因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已经且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其显著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

在我看来,中国经济新常态符合追赶型后发经济体的一般发展规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尚未完成,正在从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经济新常态是工业化进程向后期阶段推进的直接体现,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的必经阶段。

应当注意到,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过去那种依靠廉价而优质的劳动力、直接引进吸收国外的技术、巨大的内部市场、强有力的政府及其资源动员能力等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已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在新的发展条件下,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约束条件不同以往,这些都意味着原来的增长动力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增长向创新驱动增长转变。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能否顺利迈向更高阶段、更高水平,关键在于新旧动力能否顺利实现平稳接续。

从全球背景看,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的变化,制造业正在成为一些大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争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最上游的角力场。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比如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战略,日本发布了制造业竞争策略。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对更低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此外,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也深刻影响着全球分工格局。数字信息技术、新材料、3D打印、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改变“发达国家技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高收入国家市场”这一传统分工格局,智能制造、制造业服务化、生产的分散化、营销的全球化成为新的趋势,处于制造业高端的美、日、德、英、法等国的相对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需要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可以这样说,推动制造业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蕴含新机遇

作为当今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制造业部门目前正普遍呈现增速不断放缓、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

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数量红利递减、生产要素成本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强等因素的影响,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等低端制造业增长乏力,并导致中国工业整体增速下降。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从2014年9月的8.0%下降到2015年9月的5.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从2014年1-9月的7.9%下降到2015年1-9月的-1.7%。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全球产业变革,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积累的一些风险和矛盾也逐渐暴露。比如多数制造业部门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而化解产能过剩亟待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这些现状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企业倒闭、员工转岗甚至失业。

当然,尽管增长速度降下来了,但增长质量效益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从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结构看,制造业高于农业和服务业,投资品制造业高于其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高于其他服务业,可贸易部门高于不可贸易部门。由于部门间的效率差距大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具有相对更大的产业升级和生产率提升空间。

可以这样说,我国制造业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仍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新机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只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只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难免阵痛,但调整成功了就会提升资产质量,提升产业结构,提升全球竞争力,“风雨之后才能见彩虹”。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犹存

目前,中国虽然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基础制造水平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突出。

不可否认,中国制造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制成品大多为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价格低的“三低”产品,在国际经济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从产品竞争力看,国内市场急需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则长期依赖进口。作为研究开发主体的大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科研开发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用于制造业研发的投入远远落后于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国虽然有华为、联想、中兴等创新投入很大和创新能力很强的企业,但整体上中国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严重障碍。

同时必须看到,尽管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具体来看,我们至少有以下几大优势:

一是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尽管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但2014年经济增量达到8000多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数据,这一增量已经超过中等发达水平的土耳其2014年全年的GDP总量;我国每年货物进口额为2万亿美元左右,约相当于世界第十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旅游输出国,2014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海外消费额达1648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只要制造业企业能够开发生产出安全、高质量的产品,我国有足够的市场潜力。

二是中国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我国每年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超过700万,另有200多万人在电大和成人高校接受继续教育。人力资本的质量优势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人口数量红利的下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用人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我国建立研发总部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素质人才队伍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三是中国有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根据IBM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联合国工业大类目录中,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具有全球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这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宝贵而难得的坚实基础。

四是中国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优势。许多新兴经济体正加快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是重点。我国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由于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消费和技术偏好相似,我国在国际产能合作和拓展新兴市场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这一优势有利于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平滑转身。

五是中国制造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了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推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国今年5月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将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崛起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这一规划的实施,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将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撑。与此同时,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会得到更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制造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服务于制造业的第三产业,也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是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转型升级是中国工业提升竞争力、防止产业空心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通过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较长时期维持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优势。

推动结构转型升级,首先必须明确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我认为,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是建立更加均衡的结构关系,使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更加均衡,使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更加均衡,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更加均衡,使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使我国经济成功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优化的阶段演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代表工业4.0方向的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是国家战略,但同时,我们也要补好工业2.0、工业3.0的课,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能力。

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同时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任务,必须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既要在结构调整中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也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条件下实现结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要通过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起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要通过加快新一轮对外开放,实现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和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推动中国制造业和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转型须有重大战略政策安排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不仅是时代赋予制造业的历史使命,更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战略抉择。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必须进行重大战略和政策安排:

第一,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看到,上一轮,中国制造业靠的是“大”,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下一轮,中国制造业必须靠“强”,打造先进的制造业是做强中国经济的脊梁。如何理解这个“强”?或者说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真正的制造强国呢?重要标志是“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具体来说,必须做强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专利、融资、投资、品牌构建、商业模式、物流体系延伸;必须掌握核心技术,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中国只有处于价值链高端地位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变强了,存活下来的制造业更强了,中国才能算是制造强国。

第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企业和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在2014年公布的全球十家最赚钱的企业当中,中国有4家企业入榜,全部都是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一家工业企业。而入榜的另外6家外国企业中有苹果、三星、微软三家电子制造企业。这种差别发人深省。对中国来说,工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没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很难说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现在我们类似华为这样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跨国公司太少,如果能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那么中国经济转型就可以说成功了。

第三,为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创造法治、诚信、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尤其在环境创造中,知识产权保护应该得到极大的加强。今后,制造企业靠“山寨”这种方式已行不通了。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要形成竞争力,必须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创新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显著提升对知识创新的保护水平,改善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真正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制造业领域,同时政府要提供配套政策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发展。政府只有放手让企业成为市场化创新的主体,多提供支持,少进行市场干预,才能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活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亚马逊无人机运营、顺丰风翼上海试飞成功,3D打印给低空经济注入轻量化、高效能变革
  • 24-12-27
  • @TCT亚洲展所有参展商,2025年展商服务中心已上线,这些您都准备好了吗?
  • 24-12-27
  • 95后CEO创业一年获近亿A轮融资,以连续纤维3D打印引领金属加工新变革
  • 24-12-26
  • 海克斯康出席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
  • 24-12-23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标杆!节卡机器人携华丽方案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 24-12-19
  •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比亚迪,为汽车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
  • 24-12-16
  • TCT重磅推出全新概念区域:3D Genius Hub
  • 24-12-12
  • 陶瓷3D打印技术特点及PEP与DLP的差异
  • 24-11-28
  • 智造品质生活,3D扫描+建模打造数字化卫浴新形态!
  • 24-11-14
  • 后浪与先行者,TCT亚洲展接力展现航空航天3D打印市场格局与案例前瞻
  • 24-11-13
  • 3D打印新闻:多家3D打印厂商亮相中国航展;斯巴鲁、迈凯伦引入3D打印工艺等
  • 24-11-13
  • 进博快报 | 各级领导嘉宾莅临海克斯康展台
  • 24-11-07
  • umati 开放日——打造智能制造示范生态圈
  • 24-11-05
  • 探寻智能制造真谛 | 香港玩具厂商会考察力劲集团
  • 24-11-04
  • 领航智能制造,达诺巴特集团诚邀更多代理商共筑中国梦
  • 24-10-31
  • 展现智能制造新风采|力劲塑机亮相第23届汕头澄海国际礼品博览会
  • 24-10-28
  • 向新而行,海克斯康进博之旅即将开启
  • 24-10-25
  • 电子垃圾重生记!ABB与Molg共同打造机器人微型工厂
  • 24-10-25
  • 重磅回归,强强联手 | 华南3D打印、增材制造展览会将于2025年9月在深圳召开
  • 24-10-24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