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过去五年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行业的典型企业,坦率地说,没有一条生产线是不可以用机器替代的。”工业与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日前在2015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做了题为“智能制造:机遇和挑战”的主旨演讲。他表示,智能制造带来的这场变革将是历史的变革,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杨学山在演讲中分析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本质,如何从全局层面把握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理性应对,抓住智能制造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从非常原始的状态跨越到智能制造这个新领域的。但近几十年的自动化进程已为企业走向智能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正在从局部走向全局,为智能制造打下了十分清晰的技术路径。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相结合,变成今后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的技术体系。
辨析智能制造本质
杨学山指出,和最近特别热门的一些概念,比如说“大数据”、“智慧城市”、“云计算”、“互联网+”相比,智能制造有着比较深厚和比较丰富的技术、产业和理论的积淀,因此我们分析它的来龙去脉,有利于把握它的本质。
他认为,从工业革命以来,任何一次产业的进步,它背后主要的动力来源于技术。智能制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制造,二是智能,而变化核心则取决于智能的技术。传感技术和物联网;内容技术、软件技术和系统技术;网络技术——这三大类技术的成熟将推动着智能制造从原来的自动化上升到智能化。
而从产业和业态方面来看,中国拥有着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多的制造业,已经从非常原始的状态逐步跨越到智能制造这个新领域。在东莞这个中国甚至世界的重要纺织业基地,产业升级不断推进,从最早半自动的纺织机,到后来自动化的纺织机,到最新的是自行管理和控制的纺织机,一个人管48台机器;在浙江,杭州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基地,阿里已经成为领先的电子商务企业,而义乌本身也已从原来的块状经济、工贸一体的业态转向了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新模式。
他表示,“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融合,不仅是要通过信息系统把企业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而且要和信息技术、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我们看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从局部走向全局,为智能制造打下了十分清晰的技术路径。”
理性应对,避免盲目跟风
在杨学山看来,未来产品中的很大部分将变成数字化的产品。有数字化、带IT技术的产品,与原来的静态产品相比,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有了本质的不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正在从附加价值高、劳动环境恶劣和强度大、精确度要求高的领域,走向更加广泛的机器人领域。制造方式变了,产品变了,服务的方式变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里从领导到员工的角色都会发生变化。在网络、技术、需求的支撑下,新的制造模式已经产生,制造业、服务业的边界已经完全可以打破。甚至农业产品也将是被“制造”出来而不是种出来的。
“一定要认真梳理各个行业的基础技术,政府、企业、学界要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有利于智能制造发展的制度基础是什么,究竟什么该变化,变化的方向是什么,由谁来实施,落实为真正可操作的路径,并分解到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产品、具体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路径前进。”杨学山说,“我们看了重要领域的发展方向,只有把基础构建出来,路径清晰下来,才能理性应对,否则还是盲目跟风。看见方向,把握机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相信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能在这次历史的变革、模式的转换中真正实现由大变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AMTS & AHTE SOUTH CHINA 2024同期会议全公开!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