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刀具在发展,世界的刀具业也在不断的进步,那么中国的刀具业与世界先进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国际刀具发展概况
就像各行业的发展动力,都是来源于需求;今天的刀具产业,也因为客户对生产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并随着新型制造行业的产生,以及新型材质的产生而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升级。今天,各个公司都在愈加细分自己的技术团队,从产品类到行业类,都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团队来进行服务支持。比如伊斯卡公司,从研发到技术服务团队,已经拥有了模具工业组、汽车工业组、航空工业组、mtb组,还有增加的能源工业组、医疗产业组等。产品方面,在以硬质合金为材料的刀具基础上,为了适应高速切削、干式切削等特殊要求,各企业都在努力推出新的刀具材质、涂层和几何形状。
5年前,国际刀具企业开始了合并的浪潮。这个兼并的过程,让几大世界刀具集团都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产品类别,继续在全球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同时也让竞争更加激烈。但是这种良性的竞争为客户带来的是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都在积极鼓励出口,中国这个巨大的制造业市场,自然成为各国商家眼中的“蛋糕”。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介入,必将整体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准,拉近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的距离。
然而同时,中国本土的制造业供应商,也必须开始意识到压力和危机,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有可能在竞争中立足,并利用“地利”资源,更好地发挥优势。
中国刀企与世界先进的差距
我们已经看到国内刀具企业在近十年中取得的卓越进步。从观念的转变到体制的转变;之后是公司结构的改变、运行体系的改变;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和销售额的增长。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刀具企业和国外企业间的差距。概括来说,中国刀具企业欠缺创新能力、欠缺推广能力、欠缺服务能力。
目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有了生产先进刀具的能力和技术,然而在研发方面,大部分国内企业仍然以模仿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其结果将导致缺乏能够代表形象的产品,在行业中也总是处于被动追随的状态。比如,如何使用新的材料和涂层,来适应高速切削和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切削。如果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及时,我们的国内企业就会滞后许多。
另外,很多国内公司并不重视,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品牌创立和宣传。这些也跟外国企业的公关市场部门十分注重完善企业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提到的服务方面,很多国内企业依然保持简单销售的模式,这点与国外刀具商也形成了绝对的差距。国外很多公司都成立了不同的行业小组来研究各个行业的特殊性及相关切削需求,主动开发,主动销售,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欠缺这样的服务意识,导致服务的滞后和被动。
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刀具发展
随着在金融危机中,国家扶植项目的继续推进,以及经济复苏带来的外资企业的回归,我们坚信在2011年,机加工行业还会保持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众所周知,2010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提到的七项国务院扶植产业中,其中的四项,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都与机加工行业息息相关,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商业机遇,也是对我们研发部门更大的挑战。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提到了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源于对航空工业的重视,伊斯卡产品在航空工业一贯处于领军地位,有公认的口碑。新能源产业方面,《决定》中具体提到的“发展核能产业”、“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对机加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伊斯卡及其集团旗下的unitac公司产品,在核能设备的深孔加工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国家的产业促进政策将是我们新的机遇。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单一技术的要求,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的体现,伊斯卡的“高生产率、高效率”口号正迎合了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最后,《决定》对新材料产业方面的推动,自然对材料加工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刀企如何定位
在中国,刀具产品概括起来往往被分为两类:进口刀具和国产刀具。而以色列的刀具一直被定位为进口刀具中的高端产品,具体特点是高质量、高性能、高价格,也同时意味着伊斯卡是可以为客户带来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定位上,我们的产品代表了刀具的前沿技术,一次次革新的产品也推动着刀具产业的发展。
想要利用自身的产品资源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就需要知道中国制造业的需求点在哪里,我们能提供什么,我们要做什么。这种需求在不同时间是不一样的。20年前,伊斯卡刚刚进入中国时,中国的机械加工还处于相对传统的状态,刀具产品多为焊接刀具和简单的机夹刀具,伊斯卡没有为迎合当时落后的市场进行销售,而是选择了先进产品进行积极的推广。在那个阶段,努力改变工程师们的观点是伊斯卡为中国制造业做的第一步。而今天,当中国的工业人已经意识到先进刀具的优势,越来越理智地综合判断刀具性价比,并有意识地追求高性能产品的时候,伊斯卡成为了帮助工厂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助手!每一次革新产品的推出,每一款非标产品的合作研发,都将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