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综合监控系统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项目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应用过程中,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术合就指出,由于各子系统的技术指标不同,实时性、可靠性等性能也存在差异,所以说,造价相对昂贵的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前提并不是在于设备的集成,而关键在于应用的需求与城市地铁运行的基本模式。他强调,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集成的前提是安全,要保证某一个子系统的故障不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同时,王术合介绍,地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与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集成与融合,所以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将会更明显,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集成也要以安全为重。
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需注重安全问题
近年来,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方式成为了业内的焦点之争,按需集成还是深度总集成、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等等问题已经凸显。王术合介绍说:“目前,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大型地铁项目中,综合监控系统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地铁项目一般采用一条线配备一个独立的监控系统的方式,但是各条线之间留有互相集成的接口,这样集成的方式就成为了关键问题。”由于一整套的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冗余复杂、造价很高,出现故障对各个子系统的正常使用也存在威胁,所以要不要集成、如何集成就成为了很难权衡的事情。
据了解,基于IP网络技术、面向管理的子系统集成更为便捷,同时基于工业标准的开放通讯规约(协议)会使集成变得简单。另外,由于涵盖ATS自动行车监控系统的ISCS或AIS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总集成,所以其发展也受到业内关注。尽管集成的方式有很多种,但王术合认为,集成的方式还是要以应用为主。他透露,目前新建或在建的很多地铁项目中,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大都采用了“小综合”的方式,采取分散的、“岛屿式”的综合方式能够解决监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使得系统的集成更加可靠。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也十分关键。王术合指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客流集中时段若出现地铁故障,将会造成大量乘客拥堵,对人身安全也存在很大威胁。如果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能够与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系统实现安全集成,当地铁出现故障时,客流量通报、人员疏散、公交调度等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节能政策助推综合监控系统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目前,在地铁行业,机组一般要按照建筑物最大热负荷的110%~120%设计,冷冻水泵、冷却水泵都会按空调机组额定工况匹配,同时末端系统按总负荷量的110%~120%匹配。王术合认为,这些“大马拉小车”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地铁行业节能工作的推广。
采用环境整体节能控制系统,利用主机群控与能效管理中心,对控制设备进行启停,对冷却水泵、空调风柜等设备进行变频控制,就能大大降低地铁机电设备的耗能。在这种情况下,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地铁站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就成为了重要的指标。王术合认为,这将大大节省人力资源,同时也能降低人力监测的误差、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对于保障环境与节能也具有积极意义。
另外,传统的车站监控模式由于存在站务人员不能充分利用、设备的投资与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也逐渐将被车站群组监控取代,即考虑各站的客流量和组别大小后,把沿线车站分为若干群组,每一群组大约2~4个车站。同时,选择轴心站,并设置车站控制室。这样整体系统设备也减少了,大大节省了相关资源,也在节能方面深化了综合监控系统的内容。
模块化、标准化与开放性趋势明显
模块化、标准化与开放性的设计理念,有利于项目完成的效率。王术合介绍,作为地铁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综合监控系统的设计也要遵循模块化与标准化,这将大大提高设备间的信息共享效率,并提升设备的可靠性。同时,要为系统预留尽量多的接口,并在设计之初进行周全考虑,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系统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正常运行。王术合还指出,地铁综合系统的发展要与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网络进行融合,将统计、闸机控制、地铁舒适度监控等功能进行优化完善,按照“以人为本”的大趋势进行深化发展。
近年来,地铁综合监控系统需求旺盛,大大推动了其在国内的发展。但我们注意到,需求的另一面是供给,而供给恰恰是国内厂商的“软肋”。王术合介绍说:“目前,国内涉及这一领域的企业还不是很多。但总体来说,国内企业现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和利时、凯发等国内企业的系统产品已经在诸多地铁项目中得到应用。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性价比等方面优势的凸显,国内企业将会成为市场的主导。”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正是在需求逐渐细化、繁琐化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管理已经从单纯的面向设备管理转变为面向运营管理为主。控制投资成本及推动国产化设备进程、使节能及全系统运营维护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以及全方位提升乘客服务质量,都将成为地铁监控系统日后发展的重要准则。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综合监控系统以及其他自动化集成系统也将遵循这样的发展路线,在运营管理、乘客服务以及整个城市交通综合指挥管理的具体要求下深入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