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先进制造装备与机器人技术高峰论坛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教授对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他指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就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经过40年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中。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占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1%,金属制品业占8%、橡胶及塑料工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分别占7%,食品工业占2%,其他工业占15%。
据了解,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的广泛应用。比较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有瑞典的ABB、日本的FANUC、Yaskwa、德国的KU鄄KA、美国的AdeptTechnology、意大利的COMAU,这些公司已成为其所在地区的支柱性企业。
阵痛: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来自日本,2004年日本对华出口的机器人占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的一半,其他欧洲品牌机器人,如ABB、KUKA、COMAU等,占据市场的另一半。
200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拥有量达到7000台,年销增长到28.7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的台数和总量都在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台数达5770台、2007年为6581台,2008年则达到7500台。截止2008年年末,我国已有工业机器人31400台。
随着我国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机器人保有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
仅从汽车工业每百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来比较,日本1710台、意大利1600台、美国770台、英国610台、瑞典630台,而我国还不到90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面对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每一个机器人供应商都有着非常大的用武之地。
弊端:产业化不足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不少品种已经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尽管机器人产业化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除了众多历史原因造成制造业水平低下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认识和定位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其次,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已经拥有一批企业从事机器人的开发,但是都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缺乏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国外机器人作为成熟的产业采用整机降价,吸引国内企业购买,而在后续的维护备件费用很高的策略,逐步占领中国市场。
再其次,认识不到位,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少。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应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据了解,日本战后对机器人采取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目前,日本已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的第一生产大国。工业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应该比照新能源中的电动汽车,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
李瑞峰说:“如今,已经有一批机器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行研制或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机器人产业化开发。可以预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不久后将会作为一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产业而存在。”
据悉,奇瑞汽车已经制定了2010年年产100台焊接机器人产业化目标。
催化剂:政策扶持
李瑞峰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如果政府的扶持力度再向前推进一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会越过目前的“临界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同时,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如何以高质量、低成本和快速反应的手段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已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不容回避的问题。
对此,李瑞峰提出如下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几个重点产品集中突破;通过国家行业专门立项,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人产业;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产学研联盟建设,形成强大的研发、生产、销售队伍。
李瑞峰说:“我们必须在民族产业链上应用自己的机器人产品,摆脱国外的垄断。特别是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要我们自己的器件来做,降低成本。”他还指出,在未来,为应对国际挑战,我国应从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技术、新一代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关键机器人单元部件制造技术、机器人离线编程和仿真技术、基于外部传感器技术的机器人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制造技术、工业机器人故障远程诊断与修复技术、工业机器人与成套装备协同作业技术、复杂机电系统机构优化设计技术及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对新一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进行研究。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