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机床工具业应紧跟低碳趋势,把握新兴产业机遇,迎新一轮产业升级。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一轮产业升级做准备。在面对具有转折意义的2010年时,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有识之士已经达成共识,2010年机床工具行业要突出五大战略重点:第一,进一步加快机床产品结构调整;第二,进一步完善产业链;第三,实施企业结构调整;第四,提高制造工艺专业生产水平;第五,调整行业进出口贸易结构。
其中第四条提高制造工艺专业生产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改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区域内铸造、锻造、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基础工艺能力,建设专业化生产中心。而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广先进制造技术和清洁生产方式,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这显然是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潮流所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构筑绿色壁垒,无疑增加了国际市场准入难度。污染环境高耗能产品或被拒之门外,或被课以重税制裁。因此,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技术研究应用,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基础。那么,中国机床工具企业也应把低碳制造、绿色制造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低碳是趋势
作为生产工具,机床产品对装备制造业生产方式转变意义毋庸置疑,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作贡献,机床产业更责无旁贷。
有专家表示,“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引发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变,从过去粗放追求规模发展方式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发展方式转变,以此作为‘十二五’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转变战略突破。”那么机床工具企业将如何探索低碳经济之路呢?
首先,要关注国家投资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有两项重要任务,一个是自主创新,一个是技术改造。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近期对若干用户行业进行调研情况显示,国家对航空、汽车、铁路、绿色能源、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巨大投资拉动了市场需求结构向高端发展。国家对上述重点领域投资不仅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更着眼于结构调整这一长远发展目标。特别是我国很多关键领域还受到国外技术封锁,因此结构调整必将以自主创新为基础。这将给机床工具行业带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机遇。
另外,数据显示,2009年机床零部件进口持续增长,这显示国产机床零部件还不能完全满足主机行业要求。零部件企业应抓住市场增长契机,开发新产品,加快进行结构调整。
其次,要通过加强管理有效性,保证企业效益。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2009年10月对80家重点企业调查,新增订单不足情况极为普遍,基本比2008年同期减少1/4。此外,有一半企业都遭遇了用户暂缓提货或退货。近几个月市场向好趋势较为明显,但大部分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要通过加强企业管理有效性,提高流动资金周转率,提高投入产出比,保证企业效益。
第三,寻求突破口,扩大行业出口。根据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机床工具行业要保持传统机床、工具、重型机床、成形机床等优势产品出口。针对当前增长较快亚洲市场,通过扩大宣传、提供完善售后服务,实现批量出口高档机床目标。
专家表示,尽管装备制造业其本身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占据比例很小,但其生产产品却是能源消耗“大户”。因此,除了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作为装备制造业“母机”的机床行业还应当担负起提供低能耗环保产品、提供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环境保护末端治理及回收再利用设备,以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以提高机械制造效率。
跟踪新兴产业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政府提得比较多的、一系列转变发展方式最有力的推动手段。
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将把有限的财力用于鼓励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科技、惠及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而不会为保增长而牺牲环境。
据悉,《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最快将在9月出台,内容将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总体思路、政策支持及财政投入等。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名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目前尚未确定,发改委将在“两会”后对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民用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进行研究。
这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国在金融危机后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将给新兴战略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机床工具行业应关注重点投资领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加大研发适用产品力度。尽快淘汰落后产品产能,避免恶性竞争。应大胆尝试向“专、精、特”产品转移。事实上,需要我们填补的空白领域还有很多,如:飞机用铺带机、飞机用自动钻铆机、纺机针专用机床、人体关节假肢等医疗保健领域所需零件加工设备等。目前这些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有的甚至对我国禁售。我们只有立足自主创新、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进口替代的产品,才能打开新市场,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