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貌美的“机器人女子乐坊”到“中国功夫小子”,从“防恐保安尖兵”到高智商的“海宝”博士,如今的机器人科技不仅从“炫技”升级到“炫智”,而且更高要求的人机交互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在明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这类机器人无疑将大显身手
记者:“今天天气好热!”
“海宝”博士:“去商场吹冷气啊!”
记者:“有点不开心呢!”
“海宝”博士:“看到我,你就开心了!”
记者:“我想去看世博,世博的门票怎样啊?”
“海宝”博士:“与北京奥运会门票销售相类似,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门票销售……”(接下来是对世博会门票销售的常规性介绍)
这是记者在网络飞信上与“海宝”博士的一段聊天记录。“海宝”博士是个网络上的虚拟机器人,今年6月刚出生不久,身份是世博会服务机器人。
从年轻貌美的“机器人女子乐坊”到“中国功夫小子”,从“防恐保安尖兵”到高智商的“海宝”博士,如今的机器人科技不仅从“炫技”升级到“炫智”,而且更高要求的人机交互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在明年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上,这类机器人无疑将大显身手。
“海宝”博士陪你聊天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宝”博士将通过互联网和手机飞信等平台,通过IM(即时联系)的方式为人们解答与世博相关的各类问题,进行24小时在线服务。据“海宝”博士的研发机构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CEO袁辉介绍,这个虚拟机器人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能像真人一样用人类的日常语言陪你聊天,帮你查地图看天气,为你提供有关世博的任何信息。
“像‘上海今天热不热?’这样日常的自然语言,你通过搜索引擎也无法及时获得准确信息,但只要你像聊天一样,问‘海宝’博士,它都能又准又快地告诉你具体的温度和天气状况。”袁辉说。
与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物理机器人相比,网络机器人(虚拟机器人)的起步并不算早,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项人工智能。
事实上,就像人类一样,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在它的大脑,由大脑中的人工智能操控它完成各种指令,而它“似人”的机械外壳更多的只是承担一个载体的作用。
袁辉说:“随着近十年来互联网的出现和日益盛行,人工智能可以不只是借助机械载体才能表达出‘机器人’概念,通过互联网同样能使人们享受到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他看来,相比目前的物理机器人来说,网络机器人“即时服务”和“真人聊天”这两种既满足日常所需,又能按人类的思维方式来与其进行交流互动的人工智能,将更易融于人们的生活。
当然,袁辉也表示,即使是像“博士”一样的机器人也不可能为你提供所有信息,解决一切问题。但凭借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网络机器人能做的是:第一时间通知可能知道答案的其他网友,然后及时地给你反馈。更重要的是,它就像一个动态的知识库,一旦获得了新的信息,会立即存储起来,下次再有网友发问,就可以直接回答。
据袁辉介绍,从6月份投入使用到现在,目前在上海已经有12万用户成为了“海宝”博士的飞信好友。“从现在开始,直到世博会结束,‘海宝’博士还会不断地增加交流语言,充实知识内容。”
“其实就跟人一样,网络机器人也是在不断成长的。最重要的是,具有人类思维方式和情感交流的网络机器人更充分地实现了‘人机交互’。既能节省人工在线服务所耗费的大量资源,又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何乐而不为呢?”袁辉笑着说。
电动轮椅机器人:
最贴心的“世博志愿者”
上届北京残奥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电动轮椅机器人成为了残奥会运动场的“科技明星”。它们不仅协助运动员完成激烈的比赛,而且不离左右,悉心照顾,成为了最贴心的“奥运志愿者”。而在即将来临的上海世博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正在研制开发的智能轮椅机器人也将担此殊荣,将在世博会上变身为最贴心的“世博志愿者”。
此款电动轮椅机器人配备有传感器、控制器、摄像头、触摸屏等系列装备,不仅具有自主导航、定位、自动选择最佳路径以及随时随地“躲避”障碍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多种“人机交互”,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据所长陈卫东博士介绍,从构建环境地图、路径规划,再到随时“躲避”障碍,最后准确到达目的地,这一系列程序都完全是由机器人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的任何参与。“当然,在此之前,就像新客人初次到你家一样,你需要先带它在你的日常活动范围内走上一遍,让它熟悉环境,需要特别记住的,提醒它留意,比如,到冰箱位置时,告诉他:‘记住,这里是冰箱!’下次它就能准确无误地自动带你到达冰箱。”陈博士笑着说。
更有意思的是,它跟人一样,懂得“走捷径”。助理研究员王景川告诉我们,在机器人构建地图的同时,它能通过分析环境中各个物体的空间位置,确定哪里是可行空间,哪里是不可行空间,据此,它就会在“大脑”中自动“算”出达到目的地的若干条可达路径,然后再从距离和安全性上作出比较、判断,从而选择一条最优路径。
多种“人机交互”方式是此款智能轮椅机器人的一大亮点。肢体残疾人士通过语音直接告诉机器人要到达的目的地;聋哑残疾人可以通过打哑语的方式向其发出信息;还有一种则是供重度残疾人士使用的“脑电波”指令方式。
王景川向我们解释说:“我们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脑电控制轮椅方式。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会戴上一个用来提取脑电波的‘头盔’,其输出的脑电波信号经过脑电分析仪的信号处理和特征识别,就会输出控制指令,以此控制轮椅来做动作。比如,到了一个交叉口,人的脑电波向机器人发出‘向右走’的信息,那么,它就自动会往右走了。”
据两人介绍,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更专注于环境地图已知情况下的轮椅导航和避障。“而我们则希望能开发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技术,使人类对环境的理解和知识能更便捷地引导机器人快速熟悉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使这个过程通过对人类来说自然的方式实现。这样,当轮椅到达一个新的环境,它能很快投入使用,而免去繁琐的编程和调试工作。即使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也能自动适应。”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