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撰文 比尔·盖茨(Bill Gates)

  翻译 郭凯声

  30年前,比尔·盖茨毅然弃学,创立微软,成为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领军人物;30年后的今天,他预言,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点燃机器人普及的“导火索”,这场革命必将与个人电脑一样,彻底改变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

  此刻我心里所想的并不是那些往事,而是现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目前这个领域的状况与30年前的电脑行业极为相似。今天在汽车装配线上忙碌的一线机器人,正是当年大型计算机的翻版。而机器人行业的利基产品也同样种类繁多,比如协助医生进行外科手术的机械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负责排除路边炸弹的侦察机器人、以及负责清扫地板的家用机器人。还有不少电子公司参照人、狗、恐龙的样子制造机器人玩具,而发烧友们都迫切希望能弄到一套最新版的乐高(LEGO)机器人套件。

  与此同时,一群堪称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正设法解决机器人技术中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比如视觉识别、导航及机器学习。现在看来胜利在望,2004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DARPA)主办了首届机器车挑战大赛(Grand Challenge)。在这方面,机器人行业与电脑行业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互联网的鼻祖Arpanet网当年也正是靠了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大把银子的资助,才能顺利“降生”。

  机器人行业现今面临的挑战,也和30年前电脑行业遇到的问题如出一辙:机器人制造公司没有统一的操作系统软件,流行的应用程序很难在五花八门的装置上运行。机器人的处理器和其他硬件的标准化工作也未开始,在一台机器人上使用的编程代码,几乎不可能在另一台机器上发挥作用。如果有人想开发新的机器人,通常得从零开始。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跟涉足机器人技术的大学研究人员、实业家、发烧友,乃至高中生都谈到过这方面的话题,他们那种知难而进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期许,令我不由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当年我和保罗·艾伦一边看着各种新技术相互融合,一边梦想着将来有一天,家家户户的书桌上都摆着电脑。现在,我看着多种技术发展的趋势开始汇为一股推动机器人技术前进的洪流,我完全能够想象,机器人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坚信,分布式计算、语音与视觉识别以及无线宽带网络等新技术,将为我们开启通向新一代自主式装置的大门,使电脑不仅能在虚拟世界里大显身手,还能代替我们执行现实世界中的各项任务。或许我们很快将跨进一个新时代,那时,电脑将走下办公桌,通过它,我们能够观看、倾听、触摸,甚至操纵那些我们难以亲自接触的东西。

  距离梦想有多远

  制造机器人的梦想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形形色色的机器人在科幻故事里大行其道,不过现在的机器人连门和敞开的窗都很难区分开。

  “机器人”(Robot)这个术语是1921年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Carel Capek,l890年-l938年)首创的,很快就流行开来。科技奇才达·芬奇l495年的草稿中夹着一张制作机械骑士的草图,这位机器人骑士能坐能站,手脚还能活动。人们认为这应该是第一份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图。

  一个世纪以来,众多风靡一时的科幻作品使机器人成了大众文化中司空见惯的角色。机器人在科幻世界中如此大行其道,表明公众也认同,有朝一日机器人将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的忠实助手乃至亲密伴侣。

  事实证明,许多本领在人看来或许只是小菜一碟,对机器人来说却难于登天——它们甚至分不清打开的门和窗有何不同。

  不过,研究人员已经逐渐摸索出解决办法。拥有超强处理能力的电脑日益普及,将为研究者排忧解难。廉价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使科学家能动用大量电脑资源,踢走那些阻碍机器人进入现实世界的绊脚石。例如,语音识别程序已经能相当有把握地辨别单词,但如何根据上下文悟出这些单词的含义要难得多。可以预见,随着电脑计算能力的持续提升,机器人设计师将借助越来越强的处理工具,轻松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开发机器人的另一个障碍是硬件设备的成本过高,例如传感器、电机和伺服装置等都价值不菲(传感器的作用是收集环境信息,比如测定机器人距某一物体有多远,而电机和伺服器的功能则是以恰当的力度灵巧地摆弄物体),但目前这些器件的售价也在迅速下降。

  现在,机器人设计师无须花费太多,就能为机器人配备全球定位系统芯片、摄像头、麦克风阵列(array microphone,从背景噪声中识别声音的能力优于传统麦克风)以及其他种种传感器。这些新加入的传感器件将使机器人如虎添翼。今天的机器人已经可以承担某些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例如打扫房间、协助排除路边炸弹等。

  改变时代

  机器人将成为由PC控制的外接设备。它们的样子也许会离我们的科幻故事越来越远,但样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带给我们的改变丝毫不逊于PC过去30年来的影响。

  机器人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步伐有多快?据国际机器人联盟调查,2004年,全球个人机器人约有200万台,到2008年,还将有700万台机器人投入运行。按照韩国信息通信部的计划,到2013年,韩国每个家庭都能拥有一台机器人;而日本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蛋糕”将达到每年500亿美元的规模(现在仅有50亿美元)。

  与20世纪70年代PC行业的情况相仿,我们不可能准确预测出究竟哪些用途将推动这个新兴行业进入临界状态。不过看起来,机器人很可能在护理和陪伴老年人的工作上大展宏图,或许还可以帮助残疾人四处走走,并增强士兵、建筑工人和医护人员的体力与耐力。机器人可以检修危险的工业设备,处理各种危险物品,巡查偏远地区的输油管道,还能协助医生诊断并治疗远在数千里之外的病人,而在保安系统及搜救行动中,机器人更是义不容辞地充当起关键角色。

  未来也会有不少机器人看起来酷似《星球大战》中的人形金属怪物,但绝大多数机器人的外貌肯定将与C-3PO(《星球大战》中那个多愁善感的人形机器人)迥然不同。实际上,随着移动式外设的日益普及,我们可能越来越说不清到底什么才是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的功能高度专业化,深入千家万户,但外貌却跟科幻作品中那些两足拟人机器大相径庭,说不定我们不会再把它们叫做机器人。不过,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这些装置的价格逐渐降低,达到普通消费者能够承受的水平,它们极有可能使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工作、交流、学习及娱乐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之深远丝毫不逊于过去30年间个人电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超越德国日本,升至全球第三
  • 24-11-22
  • 2024压轴大展|上海发那科邀您共探大湾区工博会
  • 24-11-20
  • 扫地机器人常见的润滑问题
  • 24-11-20
  • 马自达工厂升级的秘密:ABB全新数字化喷涂雾化器惊艳全场!
  • 24-11-19
  • 客户案例 | EGU智能电动机械手用于功率模块检测
  • 24-11-14
  • 无尘室?机器人工业?新方案?——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 24-11-12
  • 8年应用验证:这个供能方案轻松应对SCARA机器人作业
  • 24-11-05
  • 展会预告|川崎重工与您相约第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24-11-01
  • 世赛金牌的肯定|上海发那科赋能智造生态型人才培养
  • 24-10-31
  • ABB推出高上漆率喷涂雾化器,助力打造高效喷涂车间
  • 24-10-31
  • 小笨智能 打造工业智能搬运新时代
  • 24-10-31
  • VECTOR银奖之临工重机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让车轮尽情转动
  • 24-10-30
  • 史陶比尔机器人应用于飞机部件自动化检测
  • 24-10-28
  • 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坐标系检测与还原
  • 24-10-25
  • 电子垃圾重生记!ABB与Molg共同打造机器人微型工厂
  • 24-10-25
  • 库卡携全新KR C5 micro-2控制器亮相2024上海工博会 以AI驱动行业新发展
  • 24-10-25
  • 焊接机器人如何实现移动供电和精准移位?
  • 24-10-24
  • 库卡案例 | KUKA.FlexPal协助BONY SAS提高耐火砖处理量效率
  • 24-10-21
  • 热烈祝贺库卡中国与亚威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24-10-17
  • 构建PCB智造新生态 | 上海发那科与建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4-10-11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