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分析
杨学桐:迷茫的市场需谨慎对待
2005年机床工具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些许阴霾的迹象,我本身性格就有些悲观,看到这些就更悲观。但保守判断,2006年应该比1992年的情况要好很多。但企业必须注意站稳脚跟,迎接挑战。
2006年机床工具行业的形式将继续从高速增长向平稳回落,而且回落的速度可能加快。全面需求旺盛的情况将不再继续,需求将会出现分化:大型、精密、重型机床的需求将会增加;普通机床部分产品将会出现积压,并伴随回款滞留现象。此外,行业全面发展将向重点发展过渡,重点发展数控、精密、高速机床,而且企业兼并、重组、分化势头将愈加明显。
一分为二来看,2006年对市场有利的方面表现在:
1.部分相关产业仍有重点发展,对机床仍有较大的拉动。比如模具、通用机械、农机、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此外,电工行业,目前在建项目也不少,虽然有人说该行业2007年将回落,但对机床仍有一年的拉动。
2.“十一五”部分规划大项目开始启动,为机床发展注入活力。最近出现的重点工程项目促使工程机械的回暖。
3.成套项目装备需求进一步增加。企业应该注意这块市场,并注意向这方面转移。
4.国家对机床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即将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对16个领域的重点装备给与扶持,专项制定了对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发展措施。并调整了进口优惠政策,其中整机进口不再两免,零部件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
5.数控机床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将投巨资给与支持。并就业内关注的首台首套制定了鼓励举措,考虑实际情况入选技术进步示范工程,给与优先安排。
6.国际贸易进一步复苏,有利于行业出口。而且增值税返还政策仍将保留,只是方式略有变化。过去是确定企业,现在则是规模地变为按比例返回,比例为50%~75%之间。
当然,不利方面也很多,比如多年来机床竞争相对狭窄,很多领域进不去,核心功能部件很难实现自配;国家对技改国债贴息一块将逐步下滑,特别是对整机项目的支持将暂停,但对功能部件的支持将有所加大;大部分用户增速进一步回落;合同履约出现新的问题。
综合上述种种,因此建议企业在销售产品时要了解用户执行合同的可能性,注重合同执行力度。特别是在目前企业回款普遍不乐观的情况下,要注意不要造成新的拖欠。
郑国伟:关注影响机床工具发展的新政策
关注汽车零部件进口新办法。汽车行业是机床行业的大用户,每年的需求约占机床行业订货量的40%~50%,因此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机床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由于汽车进口关税继续下调,进口零部件组装整车有新规定,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发展新机遇,这就需要机床行业进一步提供高效、精密、技术先进的各种机床。
按照入世承诺,从2006年1月1日起,小轿车进口关税由2005年的30%,降到28%;2006年7月1日起再降到25%;汽车零部件关税,2005年平均为12.27%,2006年7月1日起要降到10%。
《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从2005年4月1日起,构成整车特征的进口零部件,按整车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新办法的实施,必将促进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降低汽车制造成本。而这将加大对数控机床的需求。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出口成本降低近期国家对出口退税政策有两项调整:一是调整中央和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和退税方式。在原核定的退税基数上,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原规定比例为75∶25),改进出口退税退库方式。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分解。并规范地方出口退税分担办法。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省以下出口退税分担办法,但不得将出口退税负担分解到乡镇和企业;不得采取限制外购产品出口等干预外贸正常发展的措施。
二是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将部分数控和非数控齿轮加工机床以及插床、拉床、刨床、锯床的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13%提高到17%。
从港澳进口的机械产品和零部件将全部零关税第一批、第二批零关税以与2004年1月1日和2005年1月1日起分批实行。2005年10月18日和10月21日商务部分别与香港、澳门政府先后签订了第二个补充协议,从2006年1月1日起,对香港、澳门输往内地的货物(含机械产品和零部件)全部实行零关税。
需要注意的是,内地进口的产品,必须在香港或澳门进行实质性加工,并在当地增值30%及以上(即在香港或澳门获得的原料、组合零件、劳工价值和产品开发支出价值的合计与出口制成品离岸价格的比值要等于或大于30%),并且最后的制造或加工工序应在香港或澳门完成。因此,在质量相同、价格合理的条件下,港澳可以提供的配套件,优先从这些地区进口(从香港进口免关税,运输距离短,节省费用)。
企业对策
文化治企理念制胜甘肃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维谦:“上下同欲者胜”,良好的企业文化,易于营造共同价值观。但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最高层次,星火机床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文化理念。
在星火有目标为王的理念,“成功找办法,失败找理由,没办法就是没本事”,这句话在厂里有很高的使用频率。我提倡用100%的努力来实现1%的可能。
在2001年底我提出企业产销三年过亿元,99%的人认为我是吹牛,因为当时企业的年产值才4000万元,历史最好的时期才达到5012万元。结果2002年我们就完成了1.3亿元。而后我又提出1亿元太少,1.5亿元不多的说法,这时企业员工都觉得有戏。2005年我们的产值是3.6亿元。
1997~1998年机床工具行业整体形势低迷,我研究行业报表时发现,行业报表中有七家重型厂都在下滑,但有一家例外,仍持续增长。分析原因它的产品几乎是独家垄断,于是我们也想做这块市场。
1998年我们开始修了8台该类机床,分别来自6个不同厂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轧辊磨床有了比较了解。1999年我们自己的产品下线,现在公司大型磨床的业务已经达到7000万元。
从我们自身的经历来看,产品单一,做精做专有风险。比如,A企业单纯做某种产品,而B企业该产品仅占公司20%的份额。如果出现价格战,A、B企业下滑的利润比为10∶2。
以小打大。由于规模大小不同,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与固定资产小的企业斗,而是盯着大些的企业。所以,即使大企业觉得价格低的没法做时,我却觉得肥的流油。
大家对2006年的市场都不看好,但做企业必须有自信,坚持下来就一定有希望。曾经有人对我说,你星火的位置好啊,左青龙,右白虎。不论是瞎诌也好,还是迷信也罢,我倒宁愿相信这种心理暗示:星火占的风水好,企业会越走越好。
瞄准进口磨床市场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颖:上机2005年完成了产值6.2亿元,近几年以年均44%的速度增长,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市场需求增速减缓的形势下,企业定位是关键问题。
纵观目前国内的磨床市场,一方面国产中低档磨床的市场容量有限,竞争过于激烈,赢利能力薄弱。另一方面,进口磨床金额占到国内市场消费量的2/3以上,进口增幅一直居高不下,中国磨床进口额已占世界磨床出口的1/4,所以企业未来的增长要瞄准进口机床,提升大型、精密、专用、数控磨床的制造能力。
由于进口品种集中在高档和专用磨床上,为了分食进口磨床市场,我们提出了极端制造的理念,它是指在极端条件下制造极端尺度和极高功能的器件与功能系统,集中表现在微细制造、超精密制造、巨系统制造等方面。
为顺应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上机将以极端制造为突破口,提升极大规格、极小规格、超精密磨床的制造能力。比如:2米以上回转直径的外圆磨床、轧辊磨床、曲轴磨床;常规磨床具备亚微米进给精度以及纳米精度数控磨床。
为此,公司每年按销售收入的4.5%确保科研投入经费,明确了以设计、生产、销售为科研主体的三大主攻方向,并联合科研院校,以产学研形式扩大科研力量。
具体做法是,聘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资深机床学者StevenLiang教授为上海机床厂总工程师,并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Tech)机械工程研究中心内设立上海机床厂技术中心美国分中心。
同时,与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产学研联盟,成立了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磨床研究所”。并组建了“技术委员会”,由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派出专家代表作为技术委员会的委员。
上机的目标是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生产服务型企业,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潜在问题
四大问题阻碍行业发展
青海华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同毅:“九五”、“十五”期间我国中低档数控机床在产量上取得了高速增长。但产品仍无特色,类同化现象严重,小型立式加工中心、普通数控车床遍地开花,进入剧烈的价格战,经济效益低下,一些较高档产品也是靠进口部件简单装配,真正自主开发的产品非常之少,进口数控机床逐年增加,约占全国数控机床需求量的70%~80%(销售额)。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国机床的发展了,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体制制约机床行业在2000年之前以国有企业为主,一切重大决策由上级部门决定,上级主要考核指标是产值多少,同期增长比例高低,新产品开发任务是软指标;企业领导主要想的问题是要有活干,有工资发,眼前的事为主,长期投入就放在第二、三位了;技改项目也是放在产能上,通过产能提高来降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益基本上放在理论上;责、权、利不明确,基本上都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的考核办法不健全;技术资源未列入资产,技术的价值无法体现。
机制滞后国企在三项机制的改革上困难重重。私企、外企可以做到:工资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用人能进能出,但在国企就很难办,因为稳定是头等大事。观念落后,竞争、创新不如不犯错误。所以,新机制、新技术难推广,创新环境难建立。
缺乏共同价值观现在行业存在一种倾向:各自为中心,单抢匹马“创”天下,独来独往,市场机制偏离,市场无序、侵权、假冒、伪劣、失信时有发生。创新不如挖人,创新不如侵权,创新不如假冒,创新不如引进的观念仍然存在。但长此下去,行业将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国际竞争。又何谈掌握核心技术、持续发展、引领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呢?于是市场一有变化,业绩马上下滑,投资变成负担,开发资金更为短缺,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削弱。可以说,拿来主义是企业创业阶段的手段,不能作为企业的发展观。买技术是初进该行业的手段,必需消化吸收,举一反三,不能作为技术的源泉。只有企业具有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总资产回报率、市场占有率和增强抵御防风险的能力,才能真正显示企业的实力。
产业联盟停留在理论上小而全、大而全、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现象在行业内仍然存在,企业间的协作不牢固,专业化分工不协调,产业联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比如,功能部件绝大部分依靠进口,功能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脱节严重,没有共同研究和开发创新,双方诚信机制没有建立,共享机制没有建立,产业联盟缺少领头人,主机厂采取拿来主义,部件厂采取各自为战。近几年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案例中,很少看到主机厂与部件厂的合作、兼并、合并,而主机厂生产部件,部件厂生产主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说明我国机床行业的资源利用非常不充分,协调机制没有建立,严重影响自主创新的效益和进程。
专家建议
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目前机床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趋同化以及习惯单机供货观念问题。现在有些机械加工领域大量进口国外设备,甚至一些非关键的设备也从国外进口,国产机床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这就需要国内的机床企业参与到这些领域的竞争中去。
此外,许多的国内机床企业习惯向用户供应单机,对成套设备以及生产线的供货力量比较薄弱,还有些企业在销售成套设备之后,由于缺乏及时、必要的维护和服务,致使供应中断,这些都要引起企业的重视。
机床可靠性差是国产机床的老毛病,但不能按时交货将给用户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注重信誉度的培养,当初拍了胸脯保证的,就要做到。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企业要善于创新,从创新思维到样品、到产品、最终形成商品,让客户从机床的创新中得到效益和实惠;其次,近几年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加快了,但是国内机床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在下降,这就需要我们的机床企业重视研究如何提高竞争力的问题,培养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优秀企业家,一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技工等。
我建议企业新开发的产品不妨做一个实验,安排企业的员工或者请用户帮忙记录产品一年期间内产品的故障率,研究故障原因给与改善。这虽然是个笨工作,但对提高产品性能不无裨益。
原机械工业部机床司副总工程师恩宝贵:
2005年我国的数控机床超过6万台,但要注意,其中70%产品是工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很少生产或根本不生产的经济型数控机床,此外,我国数控机床产量高速增长,同时普通机床产量也在高速增长,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缓解。
当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机床厂向数控、高精、高效、环保方向发展,因此形势要求机床工具行业必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型。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成庭认为,转变机床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行业振兴的关键。行业的发展必须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高,由速度型向效益型发展;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加快国际合作步伐,扩大数控机床的出口力量。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