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集团)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其49%的国有股份。这是继徐工之后,又一家国有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企业大胆出售股权。本文对此事件进行了连续跟踪报道。从目前结果来看,沈阳机床(集团)30%的股权转让给了美国对冲基金JANA,而本土民营企业三一重工却在与境外资本的资产收购战中再次失手。沈阳机床(集团)牵手境外资本,也许是政府意志的兑现,也许是本土民营资本确实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也许是中国装备制造业本就该“崇洋媚外”。
日前,沈阳机床(集团)(行情,资讯)将30%的股权转让给了美国对冲基金JANA,并且已签订转让协议,持续半年的股权转让问题终于有了初步结果。而参与此次角逐的三一重工却最终沦为看客。尽管沈阳机床(集团)仍有19%的股权待嫁,但从本次股权转让过程已经可以看出,各方都抱有极强的目的性。
一、三一重工意在谋求控股权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三一重工此次“舞剑”,其实意在谋求沈阳机床集团未来的控股权。
2007年5月28日,三一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于2007年5月25日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递交了有关文件,愿有条件参与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0%股权的竞买。公告一出,业界哗然,纷纷认为三一重工又将扮演一个搅局者。
随后,三一集团上市公司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表示:“由于部分核心条款没有与沈阳市国资委达成一致意见,集团董事会决定放弃竞标,公司近期也未打算竞购其余的19%股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三一重工主动退出?向文波所指的部分核心条款又是什么?
有香港投行人士认为:“三一重工没能如愿购得30%股权并非由于价格因素。沈阳机床的主营业务是机械设备制造、机床制造、机械加工,而三一重工的主营业务是建筑工程机械、起重机械。尽管二者有一定差异,但三一重工此次入局,看中的是沈阳机床的未来前景,并且意在谋得未来的相对,或者绝对控股权。三一重工一直都想做国内机械行业的头把交椅。”
有外界揣测,资金匮乏是三一重工对外扩张的首要问题。自从三一重工入局后,有人怀疑三一重工欠缺股权购买实力,而这一担心似乎有点多余。
这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不要小看了三一重工在资本市场上的实力。三一重工可以通过换股并购,引进外来资本,发行债券,或者出售一部分股权来筹集资金完成收购。”早在“徐工事件”中,三一重工就曾经高调宣布,可以高出凯雷30%的价格收购销售额高出自身3倍的徐工集团。
北京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赵民认为,沈阳机床集团选择对冲基金JANA的原因在于,对冲基金不会直接参与管理,而且JANA可以带来国际资源,而这正是三一重工所欠缺的。沈阳市国资委不会愿意让民营企业主参与管理,并且三一重工在“徐工事件”上的表现也波及此次角逐。
如果三一重工获得30%的股权,短时间内并不能取得控制权,但如果未来沈阳机床(集团)选择整体上市,沈阳市国资委的股权会被稀释,30%的股权极有可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如果不能得到控制权,三一重工就不值得冒险,主动退出则是必然。
二、沈阳机床被贱卖了吗
沈阳机床集团30%股权的转让价格是10.11亿元,有没有贱卖?这似乎是“徐工事件”后,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的机床产量约8.5万台,位居全国首位、世界第九,销售收入约100亿元。沈阳机床(集团)的目标之一是想跻身世界机床行业三强,计划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上市公司沈阳机床1.3亿元的利润算,集团转让49%股权,投资者每年可分得约3000万元利润。
香港投行人士认为:“从沈阳机床近年来的兼并扩张举动可以预计,其未来的远期利益将非常可观。不要怀疑对冲基金的国际化视野。从任何角度来看,30%的股权都不应该只卖10.11亿元。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null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