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城铁
京津城铁开通运营已经整整一个月。一个月内,京津城际运行高速、平衡,极大方便了来往京津两地的乘客。全长120公里的京津城际,体现了高速、高效、高科技,是中国铁路自主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也是今后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客运专线的一个范例。
建立在“毫米精度级”上的铁路
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运行起来能够又快又稳,究其原因,很多工程的设计精度要以毫米来要求,有的甚至是0.1毫米。
“京津城际铁路的无砟轨道与传统的有砟轨道相比,具有结构稳定、维修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能确保高速铁路平顺性和高稳定性,但它的设计、制造、安装要求非常高。”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说。
他介绍说,轨道板是严格按照设计的几何尺寸、结构和规范的制作工艺,在工厂预制加工、铺设,其精度误差以毫米级来计量,且每块轨道板都有自己的编号。根据水平、高程三维坐标,采用数控机床对每个扣件承轨槽进行精密打磨加工,精度达到0.1毫米。
另外,无砟轨道的铺设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采用专门施工机械和测量设备。通过铺设京津城际铁路的34535块板式轨道板,我国已经完全掌握并创新了无砟轨道的设计建造技术,并形成了我国无砟轨道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郑健介绍说,为节省用地,京津城际铁路桥梁占了绝大部分。京津城际铁路选用了32米简支整孔箱梁。这种梁稳定性好,更适合高速列车的运行。
但是,该梁重达800多吨,对运输、架设等设备的设计、制造提出挑战。如在运梁、架桥吊梁和落梁过程中,要求四个受力点受力均匀且在同一平面上,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否则梁体就会开裂。
为解决客运专线大吨位整孔箱梁的制造、运输、架设等问题,铁道部统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截至目前,已设计、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十多种900吨级的架桥机和运梁车,大大提升了我国铁路桥梁的整体技术水平。
高速动车组创造四个“世界第一”
京津城铁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介绍,我国高速动车组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自主创新研制的国产CRH2-300型和CRH3型高速动车组创造了四个世界第一。法国TGV最高运营速度320公里/小时,平均运行速度275公里/小时。日本500系和N700最高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平均运行速度245公里/小时。德国ICE3最高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平均运行速度236公里/小时。
运营速度世界第一。最高运营速度350公里/小时,每秒近100米;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高速列车还快30公里/小时。
运量世界第一。我国CRH3型动车组动力最大,达到8800千瓦,同时车体阻力小、轻量化,使列车起动加速度大;列车最小追踪间隔三分钟,运行密度大;宽车体,定员达550人以上;开行长、短编组,短编组可重联。这使单位时间列车运送旅客量居于世界首位。
节能环保世界第一。利用绿色能源电力牵引,并采用了低阻力、轻量化、再生制动等多项节能技术,再生制动能量回收率达到90%以上,降低了耗电。高速动车组从北京运送一名旅客到天津,耗电不到8千瓦时,电费不过4元。动车组零排放,并系统解决了外部噪声、振动传递、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舒适度世界第一。车体振动低,冲动小,低噪声;宽车体,空间大,压力波动小;新风充足,温度、湿度可调;座椅可旋转;制动曲线平滑,综合舒适度最好。
发达完善铁路网将逐步展现
“京津城际铁路的通车运营,只是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一个开端,为其他在建或即将修建的高速铁路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紧紧抓住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又好又快地推进铁路建设,一张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何华武说。
据悉,在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客运专线项目建设方面,在京津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基础上,预计今后三年可以建成武广、郑西、广深港等客运专线,合计约1900公里。2020年前,建成京沪高速、哈大、京石石武、津秦、沪杭甬、宁杭、石济、徐郑、西宝、宝兰、杭长、长昆、锦州营口联络线等客运专线,新增规模7500公里,合计约9400公里。
“到那时,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北京到广州不到9个小时。”张曙光说。
何华武表示,到2020年,通过新建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区际快速铁路,并对既有铁路实施提速改造,形成以“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为主的快速铁路客运网络,连接所有省会和城市人口50万及其以上的大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总规模5万公里以上。
沪汉蓉通道全线贯通,形成连接长三角、江汉平原、川渝地区的沿江大能力快速通道;杭甬深通道贯通,形成连接长三角、海峡西岸和珠三角地区的沿海快速大能力通道;京沪、京广、哈大、津秦、陇海客运专线建成,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释放既有线能力用于货运,根本缓解繁忙干线“瓶颈”制约。
环渤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城镇密集地区基本形成城际轨道交通主骨架,实现公交化轨道交通运输,有效满足地区大容量客运需求,构建节能环保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