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与结构调整深度化,2008年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成套高端技术装备等重化工制造业的高潮将会逐渐显现。”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日前发布2008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与展望报告,对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形势做出上述判断。
在同一天召开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重大装备办李冶司长提醒装备制造企业,应提早做好应对市场饱和后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的准备,尽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他建议,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可借鉴国外大企业联合研发的经验,加大行业共性基础性技术要素的联合研发力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表示,目前机械行业自主创新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包括继续加强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减免税的支持。
创新主体实力明显增强
2007年,特变电工、沈阳机床、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这说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主体实力明显增强。”蔡惟慈说,“除百亿元企业,还有一批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达七八十亿元。以前机械工业发展特点是散而小,现在满天星星中冒出了几个亮点,他们或将成为未来的‘月亮’。”
申请专利数量的显著增长表明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重大装备信息中心主任石勇接受中国工业报专访时指出,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59%、34.34%和43.74%。
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的总量对比及相关指标的综合排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统计出“2007年装备制造业十大最具创新潜力的企业”,包括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型机械公司、西电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共性技术联合研发待加强
尽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但蔡惟慈表示,当前,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水平与自身所面临的任务及与世界同行同台竞争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主创新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部分重大技术装备的主机和成套装备中有太多的东西被人家卡住脖子。从市场看,我们自主创新的深度还刚破题,远不到可以令自己特别欣慰的阶段。”他强调。
据介绍,我国去年制造的1.3亿千瓦发电设备中,大型铸造件80%~90%以上是进口的,“发电设备企业比过去干的活多,但是比过去赚的钱少。”
以超超临界机组研制为例,其所需的材料对外依赖度很大。在创新投入方面,虽然企业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的占比有所提高,但还远远不够。对超超临界机组所需材料国产化的问题,蔡惟慈建议,发电设备主机厂与钢厂联合进行基础性材料的可靠性实验。
李冶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的企业现在只考虑竞争,很少考虑合作。而在国际竞争中,在竞争前期进行共性基础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已成为一种趋势。”他建议,国内一些重大装备制造企业应加强在竞争前的技术研发与合作,加强共性基础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如果不走这条路,自主创新就是空谈。”李冶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