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1段位置的确定。为了确定L1段的安全位置,必须在线切割机床上进行模拟运行。在喷嘴与工件不发生碰撞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上喷嘴的高度;此外,在编程时应使两段加工程序的中断点位于齿根中点位置(如图2所示),以避免在关键尺寸表面留下接刀痕迹,两段加工程序之间应有部分重合区域(~0.3mm),以避免形成接刀筋。
图2 两段加工程序的交接点
图3 以已加工齿侧面作为测量基准 - 基准面的测量。理论上,通过准确测量已加工的基准面A和B(见图2),即可获得第2段加工程序在X、Y轴方向的起割点。但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加工齿形面两侧时为X、Y轴同时运动,而加工A面时只有Y轴运动,因此难以保证A面的加工质量;同时因上、下喷嘴距离较大,电极切割丝的张力在精加工时不易达到要求,可能造成A面加工尺寸不稳定,从而导致较大的基准面测量误差,影响第2段加工程序起割点的确定。此外,在重修超差工件时,由于A面在执行第2段加工程序后已被切掉,故无法再作为基准面。在加工实践中发现,如以第1段程序加工出的前一齿侧面作为测量基准效果更好(如图3所示),由于该面也是设计基准面,如将其作为测量基准面,则可保证基准重合。由于第2段加工程序是以第1段加工程序的加工面作为参考基准,因此即使存在加工误差,也可保持误差方向的一致性,减小加工误差的影响。但在计算移动距离时,则应考虑电极切割丝与该基准面非垂直接触引起的测量误差,应将距离换算为X轴方向后再移动至起割点。通过变换基准面,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和加工精度,并可对重修工件进行二次加工;通过测量齿距、齿厚值并根据实测值进行换算,可在加工过程中判断齿条刀具是否合格,若发现问题,可随时调整加工位置和加工尺寸(如将刀具卸下后进行检测,则很难保证刀具重新装夹后的加工精度)。
- 工件的夹持。由于被加工齿条刀具的长度较大,且加工时为部分夹持,夹紧方向随螺旋角的不同而变化,与水平面不垂直,因此对夹具的刚性要求较高;同时,工件移动时应保持方向不变,因此对夹具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较高。在实际加工中,工件移动后需用百分表检测相邻三齿的齿顶及铅垂面的位置变化,并调整工件位置以符合安装精度要求,然后再用电极切割丝进行测量以确定起割位置。采用接刀工艺方法可降低大尺寸齿条刀具的加工难度,拓展线切割机床的有效加工范围。此外,由于可在机判定除非圆曲线外的工件的加工合格性,因此不必卸下工件进行检测,避免了需要进行误差修复加工时在机床上重新装夹定位难以完全复位的困难。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