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远古的孔加工工具——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远古的孔加工工具——钻木取火,文明之光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文明悠远流长;孔加工工具在人类文明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先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前,有孔加工专业知识的人员也叹为观止,深入探讨并分析考古发现,能激励后世子孙更加勤奋,更有创新思维,急起直追世界先进水平的孔加工工具制作技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长江三角洲的环太湖地区,近代是中国经济繁华之地,古代是人文荟萃之地,远古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当我们抹去历史的尘埃,回眸7000年前先人在这一地区创造的灿烂的文明,不得不惊叹祖先的智慧和能力。
    浙江四明山北侧的姚江波澜不惊,1973年在姚江边的余姚市河姆渡镇出土了7000年前的村落遗址,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左右 , 4层文化堆积层约 4 米厚,考古发掘出土了6700余件文物,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大片的木构建筑遗迹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为研究农业、畜牧、建筑、纺织、艺术和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及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的环太湖地区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文化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地域特色,在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有其重要的贡献。 河姆渡文化中留存了大量的孔加工实物和工具,如有最古老的用于孔加工的石钻(见图1),各类装饰物、纺轮、骨针及刀斧类工具上加工光整的圆孔(见图2、3、4、5、6、7),运用最古老的榫卯技术制作的“干栏式”木结构房子木柱上的方孔(见图8、9)。

         

                 图1.最古老的石钻               图2.珠上加工圆整的孔           图3.孔形圆整的珠及管

        

            图4.纺轮上加工圆整的孔        图5.斧上加工圆整的孔           图6.刀上加工圆整的孔

        

              图7.骨针尾部细小的孔               图8.木柱的方孔                  图9.与方孔相配的方榫

   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钻(图1所示)是由绳索来驱动的,这可从钻具上的圆周凹槽来判定,其原理是史前弓形钻和数千年来中国木工一直在使用的钻具的前身(史前弓形钻和中国木工钻见图10、11);在两河流域,考古发现一件较同类器具更短的石锛,考古界认为是古老车床上的刀具,得出远古有了车床的结论,但此仅为推断,车床如何驱动等细节不十分清楚;另有一说法,说埃及金字塔上的有一幅石刻画,画上有一根二端被顶起的圆木料,边上一人用绳索套在圆木料上,来回抽动让圆木转动,边上另一人持刀切削,认为这是车削加工的源头,而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钻其驱动的原理应是同样的,而且年代更久远。

                                           

                  图10.史前西亚的弓形钻                图11.数千年沿用至近代的中国木工钻

    河姆渡人所用的石钻(图1所示)是用来加工硬度低于石材硬度的骨、角、象牙和木材;我们还可从石质制品上圆孔的切削纹理及出土的相关半成品等实物,判断出当时还采用圆木棒或竹管加砂蘸水研钻的工艺,来加工石纺轮、石刀、石斧等工具上的圆孔,圆木棒相当于现代的实芯钻,而天然的竹管就是管钻,实芯钻孔时切削阻力较大,一般用于加工较薄的部位或尺寸较小的孔;石器钻孔技术的细节见于玦、璜、管、珠等人体装饰品以及石纺轮和石鸟形器上,从出土实物中的璜、鸟形器及一些断残后加以连缀的玉石玦,均可以看到或垂直或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对钻穿孔,圆孔皆为口大里小的喇叭形,孔壁斜直,常见螺旋纹,孔径较大,大多为0.2~0.3厘米。但是对于玦、珠、管和石纺轮中间的圆孔,先民基本上不采用图1的石钻头钻孔,这可从发现的许多经过初步磨砺的扁平圆饼状和圆柱状的莹石半成品看出,这些莹石半成品中不少器物表面有大小、深浅各异的未钻透圆孔,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孔壁光滑,不见螺旋纹,底部皆呈较圆滑的环状底。这些未钻透圆孔表明不是坚硬的石钻头钻成的,也不可能是管钻钻成,而是使用了较为圆钝的钻孔工具,同时出的许多长25-40厘米的硬木小木棒可能就是用来钻玉石器上的环状浅孔的。空心的竹管由于工作接触面小,减小了钻孔过程的切削阻力,加快了钻孔的速度,管钻技术可从塔山九层下墓地发现的6件玉玦看出,玦环的内外沿皆呈规整的圆形,器形较大的玉玦圆孔内沿和器形较小的玉玦内外沿都有用管钻技术加工的,其中有管钻的第一环加工的玉玦,也有用管钻留下的“石芯”再加工成的玉玦。
这些用骨、角、兽牙、玉和石等材料制成的实物体现了先人的孔加工技术,面对7000年前的这些杰作不得不叹服,这是河姆渡先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玉玦、玉璜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崇尚玉器传统的源头之一。
    时光流过千年出现了距今7000-----6000年的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经由距今6000----5300年的崧泽文化的发展,到了距今5300----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其孔加工水平又有相当的提高,由于良渚文化中的玉文化十分灿烂,本文着重讨论良渚文化时期用于玉器上的孔加工工具。
良渚文化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阔,以环太湖地区为中心,北至黄河流域的苏北鲁南地区,南至浙江的宁绍平原,东及舟山群岛,西达皖赣境内。良渚文化是以最早发现地浙江余杭良渚镇的名字来命名的。良渚文化的确切时间是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C14测定法测定的,为距今5300----4000年,在此1000多年的时间内创造了灿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在史前文化序列中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阶段。
    良渚文化中精湛的玉雕表征了的礼制文化,连续作业的稻作犁耕生产方式体现了早期的农耕文明,有营建大型工程的能力和进行大规模社会生产的组织系统,她的丝绸、玉器和黑陶制作为主的手工业已十分发达,并有一定的商业活动。
良渚文化许多玉器上都有孔,有大的,有小的,有深的,有浅的,如玉琮、玉璧、玉钺等器物上的各类圆孔(见图12、13、14、15、16、17、18)。


   

              图12.玉璧                                  图13.玉琮王                         图14.玉琮

    

              图15.玉璜                                   图16.玉项珠                         图17.双孔玉钺

                                                         图18.三种玉柱形器

时光流逝了近2000年还在新石器时代,还没有出现金属工具,良渚先民的钻孔技术较河姆渡人的钻孔技术有进步,,工艺更为精湛的玉器说明了技术进步。
    良渚文化时期出土了大量的钻头实物,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了石钻头和玉钻头,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了石钻头,宁波慈湖遗址出土了木钻钻头,江苏镇江丹徒磨盘墩遗址出土石钻头达百件以上,均由黑燧石长片制成,有三角形钻、叶形钻、细腰扁身钻、长身钻和两头钻等。
    良渚文化中的玉器材质为产自天目山脉的绿玉,其硬度达6—6.5度,而细石类的燧石,硬度达7度左右,要高于良渚古玉,可以用来加工玉器,虽说用燧石加工玉器容易钝化,但由于燧石非常多,随处可见,完全可以满足加工玉器的需要。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从考古发掘来看,石器时代的古人确是用他山之石来制作孔加工工具,加工出精美的玉器。
    孔加工工具在人类文明史中有重要的地位,河姆渡人创造出最古老的钻孔工具,只有在使用钻孔工具切削时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在生产实践中,意外发现钻木可以取火,点燃文明之光。
   我们受益于先人发明的孔加工工具,作为后世子孙更能创造制作出更为先进的孔加工工具。
 
阿诺(苏州)刀具有限公司 惠德华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