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维修创造价值。
————
当通快的服务工程师王鹏接到他们的重要合作伙伴——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NBC)的电话时,他也没有想到这次不平凡的外派维修,最终阻止了一场本来要持续3个月的停产灾难,并直接为他的客户节省了至少10多万人民币。
这次特殊任务的起因,是新北洋发现他们使用了10年的折弯机的液压油缸出现了漏油,第一时间求助了通快,并告知:任务的难度系数很高。在与新北洋产线快速沟通协调后,通快决定派出在公司有10年工龄的服务工程师王鹏,以及在07年就加入通快的产线工程师张国良,一起奔赴现场解决难题。
张国良出生于1970年代,07年加入通快从装配组长做起,在通快中国、德国、瑞士工厂接受了大量的培训,是数控车床、自动化设备装配领域的专家。
王鹏则出生于1980年代,在农村长大,从小就对机械构造展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天赋,最终选择了数控技术专业并加入通快,负责北方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及部分培训工作。
勤劳、守信、务实,是两位工程师共同的特质。
王鹏和张国良,这两位“老将”在各自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见识过大大小小的故障场面,解决了千千万万的维护难题。但这一次的经历依然让他们印象深刻。
1
以“修”代“换”,挑战前所未有的任务
到达新北洋的工厂,将漏油的油缸拆卸后,王鹏发现缸内的密封圈已经完全损坏。他们咨询了产品生产地通快奥地利生产基地,得到的答复是:不建议在客户现场更换密封圈,建议更换整个油缸。正常情况下,两位工程师只需更换好油缸即可完成工作。
然而,这些油缸的尺寸与国内常见的油缸不同,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原装或适配的部件。新北洋需要花费12万元的高额成本从国外运进新的油缸,且大吨货物只能走海运,需要3个月的交付时间。但油缸是生产线必不可少的部件,油缸故障不解决,原本7×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产线只能停工。
12万的新增成本,3个月的停产灾难,这只是保守估算下新北洋即将面临的经济损失。
这显而易见的巨大损失,让两位工程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解决客户的燃眉之痛,王鹏和张国良必须尽快拿出靠谱的解决办法。常规思路走不通的情况下,更换四个油缸的密封圈,似乎成了唯一的途径。但此前从未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也没有更换油缸密封圈的经验,谁都不知道能否成功。
2
只有一次机会的“尝试”
这是王鹏和张国良第一次尝试更换密封圈,更要命的是,他们压根没有试错的机会。
“客户只购买了一套机床的密封圈(价格2万多),也就是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张国良回忆起当时的艰难,历历在目:“如果我们失败了,项目就会失败。我们的客户将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以重回正轨。”
一边是更舒适、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常规思路,一边是几乎不可能的操作,还伴随巨大的风险。
考验两位工程师责任心和勇气的时候到了。在与客户反复地商讨以及慎重考量之后,王鹏和张国良决定:接!接下这个“不可能”的维修任务。
3
胆大心细,灵活变通
既然只有一次机会,动手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站在新北洋的油缸前,王鹏和张国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规划和预演。
安装密封圈必须达到 100 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条件,而且动作要快,要在几秒钟内完成。如何打造这样的环境温度呢?
电磁炉!王鹏和张国良想到了用电磁炉隔水加热的方法。“通过电磁炉给水加热,然后通过水再给油加热,把油加热之后再给密封圈加热。”张国良介绍说。
这个想法非常巧妙,实操起来也十分奏效!他们先在一个用于加热的油罐中放置密封圈,再将油罐放入水中,当密封圈达到所需的温度时,就能够使用了。
正当他们以为快要成功的时候,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接踵而至。
更换完密封圈后,必须关闭活塞。通常来说,这个步骤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由于油缸不是在中国生产的,规格与国产油缸不同,张国良发现事先准备好的工具的型号不对,客户现场也没有适合操作的匹配工具。
紧急关头,依靠强大的维修技术和经验,两位老师傅急中生智,以现有的工具为基础,自己组装了一个应急的新工具。最终,自创的工具帮助张国良关闭了活塞。
4
克服重重困难,逆转绝境
王鹏和张国良从早上 8 点持续到晚上 9 点,一整天都在油缸上工作。“除了克服接踵而至的不利因素,很多细节工作的难度也很大。”王鹏回忆说:“比如,由于现场物资有限,擦拭油缸的时候也试了很多方法,为了保证擦拭后的油缸没有灰尘,确保把工作细节都做好。”
维修结束后,疲惫的张国良马不停蹄立刻赶回通快进行汇报。第二天早上,王鹏返回油缸进行检查——经过一夜的运行,油缸没有漏油。他赶紧打电话给张国良,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两人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他们做到了!
在通快两位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这家山东公司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和成本,还做到了不耽误生产进度。
“其实,对于我们而言,直接更换油缸是更简单的方法。然而,新北洋将为之付出至少12万人民币,3个月的停产损失,以及因无法及时交付产品而带来的赔偿。我们在一天内完成了密封圈更换,并且还将成本降低了80%。”王鹏解释说。
“新北洋的项目再次向我们证明了,维修必须到现场进行评估,需要与团队和客户一起进行实地分析,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出色的成绩。”张国良和王鹏表示。
“在通快工作的特点就是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张国良继续补充道。王鹏十分赞同:“通快的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互尊重。每个员工的意见都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次能最终为客户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张国良和王鹏的用心,让通快收获了新北洋的认可和感激。
5
“通快式”服务,为客户降本增效
巧的是,如果打开通快官网,在TruService下面有三句短语:“追求完美,提升效率,拓展可能。”恰到好处总结了这一次的维修任务。
张国良和王鹏可能并不知道这几句表象化的标语,但在他们十几年的通快生涯中,“通快式”文化和气质已经印在骨子里,养成了习惯。
像张国良和王鹏这样的、每一位高素质的技术工程师,都是通快团队的“宝藏”。
通快在全球拥有2000名专业的服务工程师,在中国的现场服务团队有近百人。2020疫情年,通快中国共收到20,000个维修案例,其中约一半的案例直接通过远程解决,而剩下的10,000多个维修任务,都是通快服务团队实地到场,从报修到问题解决,快速、精准、为客户降本增效。
想客户之所想,一次一次用心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叠加、累积,让三句标语没有成为停留在网页的空话。
点击下方二维码,咨询更多
(通快)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