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驱动第四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3D打印技术凭借数字化智造的技术优势,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日前,有媒体报道,欧洲航天局尝试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彗星、小行星和其他世界的行星体的详细比例模型,用于测试航天器导航和着陆系统。
星体模型图(白色是原始3D打印模型 )
“基于早期太空任务的数据和图像,建立行星三维数据模型,然后使用3D打印机转化成实体,后期进行表面打磨和上色处理,制作出更逼真的模型,从而帮助我们模拟星体运行环境。”欧洲航天局指导、导航和控制科Olivier Dubois Matra解释说,“然后移动摄像机用于表示航天器对地球的视图,并围绕模型进行操纵。这允许对引导和着陆程序进行物理测试,并与我们使用专门软件的虚拟测试配合使用。”
除了模拟测试外,3D打印技术在航天器设计和制造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利用3D打印不仅打印出了飞机、导弹、卫星、载人飞船的零部件,还打印出了发动机、无人机、微卫星整机,在成本、周期、重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充分显示了3D打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极光尔沃3D打印航空发动机模型
早前,2017第五届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上,极光尔沃展出的3D打印航空发动机模型,引起了参展客商的广泛热议。据编者了解,这款航空发动机模型的零配件种类多且结构复杂,极光尔沃3D打印团队利运用3D建模软件建立发动机零配件模型数据档案,然后连接3D打印机分批次打印生产,总共耗时不到48小时。
“3D打印机基于数字化制造模式,不受模型外形结构限制且操作非常便捷,短时间内可快速生产零配件,后期只需根据图纸组装即可高度还原发动机内部结构。而在3D打印过程中,耗材品种及颜色非常丰富,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搭配。”极光尔沃3D设计师表示。
相比传统开模工艺,3D打印技术可以帮助航空制造商减少工装模具的使用,在生产少量样件时,设计也可以更加灵活,具有低成本、生产周期短及操作便捷等特点。另外,3D打印航空设备模型可用于模拟测试,这对提升设备整体性能、可靠性和耐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