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手术将对医院提出更高要求

在腔镜手术时代,王共先在盒子中撒一把红糯米、一把黑米、一把白米,让团队中的医生在腹腔镜下分捡练习。如今,他又提出剥葡萄皮,让医生操作机器人一层层拨开葡萄皮,并要能复原如初。“在机器人放大的视野下,医生对解剖要有更深的认识。”


装有手术钳的机械臂伸缩,其中的芯片自动传输数据,记录完成的手术量。根据设在上海的长海医院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提供的数据,从2006年引进首台手术机器人至今年2月,我国已累计开展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走上手术台已成为现实。然而,当你真正躺在病床上,是否会有这样的担心,电压不稳它会乱挥刀吗?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

“全球最忙手术机器人在中国”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病房中,69岁的罗丹做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已满一周,半躺在床上有了说笑的精气神,“刀口小,术后恢复时间也短,医生说我现在就可以出院了。”

“手术机器人是外科医生手中的神剑。”负责手术的医生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共先,办公室墙壁上挂着他做手术的3幅照片,分别代表他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亲身经历的传统开放式手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腹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3个时期。

和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让王共先看着电视监视器,借助特制的加长手术器械就能完成病人体内的手术。机器人时代的到来,让他首次不用自己手握手术刀,单靠操纵手柄也能完成手术。“人的手腕只能前后左右4个自由度,装着手术钳的机械臂‘手腕’有7个自由度,能自由旋转540度。”

在“80后”博士后、王共先的助手郭炬的眼中,透过腹腔镜看患者体内场景就像看家里的电视,而机器人呈现的就如同去电影院看3D电影。

更高的自由度、更清晰的视野,意味着更小的创伤和更精准的治疗,当然也意味着更高的费用。和传统手术相比,罗丹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一半,但要多花2万元左右,主要为机械臂前端的电剪、持针器等器械成本。

2017年1-8月,为罗丹完成手术的这台机器人,共完成640例复杂手术,单机手术量高居全国第一。“中国的第一,也就是世界第一。”王共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单机手术量排名前三的机器人都在中国。

“机器人做手术,电压不稳咋办?”

“我相信科学技术。”大学期间就读机械制造专业,让罗丹在医生提供的两个手术方案中更倾向于机器人手术。“但坦白来讲,多少还是有点疑虑。这毕竟不是操作机床,如果电压不稳或者突然停电,会不会给你其他地方来一刀。”

保障机器人手术安全,安全性设计是最基本的保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说,机器人机械臂设计模仿人手功能,可自动滤除震颤,一秒钟可纠正上千次,即便医生的手出现轻微颤抖,装有手术器械的机械臂也不会抖动。

“在一次手术过程中,我们发现3D镜头的光束出现问题,机器人当即自动停机。”王共先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设计的紧急叫停和撤出等功能,都能避免因电压不稳、停电等情况引发的故障。

但真正能带给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王共先2017年初获颁500例机器人手术证书,他带领的机器人手术团队也成为全国机器人手术临床示范教学中心。“和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要做更多的沟通,你要努力让病人明白,机器人只是医生手中的工具,还是要由医生操作。”这是他近3年来的最深感触。

工具在变,机器人背后的医生也在变。2014年,从业30余年的王共先赴香港“考证”。按照机器人手术相关规定,要开展机器人手术的主刀医生、助手以及护士,无论临床工作多少年,均要先考取机器人手术资质,持证上岗。

在腔镜手术时代,王共先在盒子中撒一把红糯米、一把黑米、一把白米,让团队中的医生在腹腔镜下分捡练习。如今,他又提出剥葡萄皮,让医生操作机器人一层层拨开葡萄皮,并要能复原如初。“在机器人放大的视野下,医生对解剖要有更深的认识。”

“机器人要求更高水平的‘同事’”

王共先办公室第三幅照片拍摄时间为2014年12月23日,医院首次开展机器人手术,王共先亲自操刀做了3台手术,耗时将近一整天,在当时还不一定有传统方式快。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类似于早期火车和马车的比赛,不到3年时间,如今机器人手术效率已全面超越传统手术。

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医院中,将不仅仅有手术机器人,或许在门诊大厅就有引导患者的导诊机器人,在病房有帮助患者翻身的陪护机器人。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提出,开展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智能手术中心的试点示范。

作为王共先的在读研究生,1990年出生的白汉祥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曾经他的导师做一台泌尿外科手术,需要一个主刀,外加三四个助手,如今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只需一个主刀和一个护士。他不得不担心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就业前景或将更加严峻。

王共先给弟子的告诫是,手术机器人是更先进的手术平台,接受并用好手术机器人是大势所趋,也意味着未来的医院对医生的要求更高,智能化的工具需要更智能的人来掌控它。

然而,这个55岁的外科医生始终坚信,无论机器人如何智能先进,都不可能取代医生。“不论机器人再进化,也不会有人类的直觉和情感,而这是病床上的患者最需要的。”王共先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工业4.0时代下机器人革命:雷尼绍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深度解析
  • 24-12-27
  • 库卡新品 | 3D视觉入驻,智造未来之“眼”
  • 24-12-26
  • 恩福(中国)| 创新HRE型油封,为工业机器人强势赋能!
  • 24-12-23
  • 海克斯康出席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
  • 24-12-23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成功案例 | 坚持打造首屈一指的机器人车间
  • 24-12-19
  • 标杆!节卡机器人携华丽方案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名单
  • 24-12-19
  • 百篇大象机器人产品科研论文今年发布,全球顶尖学府打Call!
  • 24-12-19
  • 智元机器人规模化量产
  • 24-12-18
  • 节卡机器人2025新年寄语:辞旧迎新,感恩前行,共创未来
  • 24-12-17
  • 全新JAKA S系列协作机器人,非凡力控体验
  • 24-12-17
  • 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自主可控
  • 24-12-17
  • 超酷,能直立行走!成都首个人形机器人原型机亮相
  • 24-12-17
  • 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走进比亚迪,为汽车技术创新注入新动能
  • 24-12-16
  • “车轮上的ReBeL”:igus推出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得起的移动机器人
  • 24-12-13
  • 未来已来:202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 24-12-11
  • 库卡新品 | KR 20 SCARA 海外版----专注中国,放眼全球
  • 24-12-04
  • 库卡推出新品KR SCARA HO,每一转动,皆守食品安全
  • 24-12-04
  • 新松港口移动机器人海外累计交付超100台
  • 24-12-04
  • 连续11年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正成长
  • 24-12-03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