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日益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典型代表。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相关统计,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 ...
伴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也随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日益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典型代表。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相关统计,工业机器人的产量增速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速高达29.1%,继续领跑装备类工业产品。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在产业规模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仍然与发达国家差距显著。特别是在减速器、控制器以及伺服系统等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研发仍受制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背景下,国内的机器人企业目前大部分仍集中在系统集成及加工组装等产业链的中下游,高端产业“低端化”的发展趋势正日渐显现。
近期,湖南省统计局针对长沙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已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突破的“瓶颈”。该项调查通过对长沙32家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及走访座谈发现,由于缺乏减速器、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长沙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目前大多集中于生产本体以及系统集成等产业中下游业务层面。
调查显示,2015年长沙工业机器人企业中生产本体的企业数占到全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53.6%,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6.9%和51.7%,进行系统集成的企业数占全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32.1%,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2%和47.1%。而与此同时,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生产商却是“屈指可数”。调查中,生产关键零部件的企业仅有2家,其中1家还处于研发试生产阶段,产值与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到全部工业机器人企业的5.8%和6.7%。
事实上,减速机、控制机等机器人核心部件不仅是机器人系统中利润最高的部分,也同样在生产成本中占比最高,上述调查所反映出的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低端化”发展格局,势必将会直接影响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竞争优势乃至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容小觑。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机器换人”的热潮可谓方兴未艾。客观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可提升空间仍然较大。从工业机器人密度这一衡量工业自动化率的指标来看,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为每万人49个,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韩国、德国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这无疑也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的潜力之巨大,未来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也不言而喻。
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能否通过增强国内机器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进而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或许将是未来开拓这片市场“蓝海”的关键所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