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是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希望在未来制造业的各环节中全面接入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实现联系可视化。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对此,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部署。不少人由此认为,在工业4.0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两年前,德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工业4.0”概念,并得到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高达2亿欧元的资助金额。以此为契机,中国版“工业4.0规划”也呼之欲出。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通过三个十年,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进入制造强国的行列。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德两国政府在加强工业4.0领域合作已经达成了六点共识,将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如果说德国的工业4.0是德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希望在未来制造业的各环节中全面接入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实现联系可视化。那么“中国制造2025”,则代表了中国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过程中的顶层设计和路径选择。对此,李克强总理今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而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部署。不少人由此认为,在工业4.0时代,一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5年时间的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是强化我国现有的工业,期许的是由大变强,并体现更多的创造因素。过去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山寨”形象挥之不去。正因此,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工业4.0”主要是期望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而今年两会中,工信部苗圩部长首次公开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表示大体需要用3个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主要落点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是一个路线图,有具体的时间表。通过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通过10年的努力,让中国制造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从时间表来看,德国“工业4.0”战略工作组也认为德国实现“工业4.0”需要10年时间,在时间上和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大体在一个时间段。
对于不同之处,苗圩说,主要是中国和德国的发展阶段和工业水平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德国总体处在从3.0到4.0发展的阶段,我们的工业企业有些可能还要补上从2.0到3.0发展的课,然后才能向4.0发展。”苗圩说,中国要结合国际和工业实际,把发展的路径选择好,走一条更好更快的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有异曲同工的发展理念,即均强调信息技术和产业生产的结合,所以二者之间“合”大于“竞”,尤其在战略执行的前期,考虑到中国工业化发展与德国工业化历史有着非常相近和相似之处,“中国制造2025”完全可以“以德为师”。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陈明强调,“中国制造”最需要向“德国制造”学习的就是其完善的创新驱动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重视发挥公共科研机构作用,同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立与职业相结合的创新人才的教育。
专家们认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执行前期,其实是在走“德国制造”发展的老路,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制造”只能永远跟在“德国制造”的后面,战略上已经抢占到先机的“中国制造”,只要“路子走得对”,后发先至也不是不可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