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说起“德国制造”,人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汽车和机械。其实,德国也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上的领头羊,从注射器材,整形耗材,到尖端的电子测量仪器,在全球都卖得很火。《生命时报》记者近期在德国展开走访调查,希望找出德国医疗器械走向成功的秘诀所在,给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找出可借鉴之处。
德国有170家器械厂商
而我们有15000家器械厂商……
说起“德国制造”,人们最先想到的一般是汽车和机械。其实,德国也是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上的领头羊,从注射器材,整形耗材,到尖端的电子测量仪器,在全球都卖得很火。《生命时报》记者近期在德国展开走访调查,希望找出德国医疗器械走向成功的秘诀所在,给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找出可借鉴之处。
中外PK:中德医疗器械制造差距在哪?
每个国家都需要德国器械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德国医疗器械产业总产值约223亿欧元,比上一年增加近3%。这一数字相当于其GDP总值的8.44%,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医疗器械产业产值所占国民经济份额。
德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医疗经济专家维勒尔告诉记者,德国拥有全球仅次于美国的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有17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商。目前德国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中约有2/3用于出口,产品出口额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盟,占40%左右的出口收入,第三是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并且增速最快。
每个国家需要的德国医疗器械不同。“美国青睐X线、核磁共振成像仪及内窥镜等。”维勒尔分析说,他们更看重德国品质。波兰等国特别欢迎德国的心脏起搏器、透析机和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因为德国器械标准最高。在中国市场,高端医学设备(如CT、核磁共振成像仪、内窥镜、透析机等)把持高端市场。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中国CT和超声设备市场的份额均为20.2%。
研发效率高于美国
德国医疗器械漂亮的“成绩单”与研发环境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德国一个医疗器械产品3年后必须更新。”维勒尔说,德国是欧洲医疗技术的创新中心,每年此类专利申请达1300项左右,独占鳌头。德国医疗器械行业把销售盈利的8%用于研发,比西方国家平均值高一倍,而且研发效率最高,新器械开发费用约800万——1000万欧元;而美国研发同样的产品需8000万美元(约合6000万欧元)。
西门子旗下的医疗系统集团技术专家威海恩对记者说,集团目前在12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在中国有20多家,针对不同需求推出定制服务和增值服务,还有24小时运营的备件中心。集团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6亿欧元。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的产品大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如CT机、核磁共振成像仪、血管造影设备、超声扫描仪、乳腺钼靶机等。在位于克恩纳特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工厂是全封闭的,一尘不染。从制造、组装到系统调试,一气呵成。
政策支持也促进德国医疗器械发展。德国联邦经济部和卫生部推出“健康经济出口计划”,帮德国企业发展潜在客户。德国政府还建立基金会,企业专利可获50万欧元的健康研发资金。德国联邦卫生部还设有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局,由医疗专家、工程师等组成,进行监管。
不过,德国《商报》近日指出,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售价过高、竞争对手日益增多等因素让德国医疗器械面临危机。特别是中国在中低端医疗器械领域已经赶上。比如中国迈瑞公司在监护、生化血液检验、超声成像等领域挤占了德国产品的份额。尽管如此,维勒尔仍看好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地区等新兴市场。
中国制造差距在哪
与德国医疗器械的强势对比,中国货似乎没那么受欢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徐珊指出:“在国内医院,国产与进口器械的数量基本是三七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秘书长白知朋说,国际品牌在中国高端设备领域的占有率接近90%。尽管一些国产器械性能不错,但在三甲医院几乎没有市场,只能卖给二级甚至乡镇医院。白知朋说,东软医疗的产品算国产中最好的,市场占有率仅9%。
但中国医疗器械仍能看到希望。2012年上半年,在世界医疗器械贸易总体回落的情况下,中国医疗器械贸易规模达138.3亿美元,排名第三。其中,德国是第四大出口市场,主要产品有药棉、纱布、绷带、呼吸机和体重计等。尽管我国出口商品仍以中低端为主,但随着东软、万东、安科等民族企业的崛起,中国在CT、核磁、彩超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压缩德国产品的利润空间。定价一度居高不下的飞利浦医疗甚至与东软公司合作,共同生产中低端产品。2012年,东软推出64层螺旋CT,宣告中国CT从此迈向国际主流竞争行列。
德国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医疗器械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价值。TCL医疗集团首席科学家曹红光认为,核心技术、部件的研发靠单一企业难以完成,需要国家组织力量集中攻关。其次要在生产方式、管理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比如东软医疗采用“虚拟制造”方式,即产品研发、系统设计及销售和服务由企业自主完成的,部件却用全球采购方式进行。最后,要把医院拉进研发。如果能在课题立项、方案设计和生产过程等环节让大型医院参与,不仅会少走很多弯路,而且有利于创新产品临床规范的制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