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智能硬件大潮涌来,让国内整个产业链都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作为智能硬件感官的传感器产业更是喜不自胜,但是庞大的千亿传感器市场国内传感器企业能吃下多少?望洋兴叹之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IC咖啡举办的一次“智能硬件与传感器对接会”活生生的变成了国产传感器的批斗大会,这次活动的目地是让智能设备厂商说一说他们对智能硬件里传感器的要求,然后传感器厂商再展示一下自己传感器产品,最终促成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但是国产传感器企业要么就没有相关产品,要么就是精度、稳定性等性能满足不了要求。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参加这次会议的智能硬件厂商带来了很多产品,如云狐时代的三防手机,这个产品集成了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位置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气压传感器、NFC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灵敏触控传感器、声波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等。几乎集成了所有目前所能想得到的传感器。但是当被问到这些传感器的来源时,获得的答案是飞思卡尔、霍尼韦尔、欧姆龙等等。在几十家供应商名单里却没有一家中国传感器企业!
当被问及为什么不适用国产传感器时,云狐时代的参会人员无奈地表示:“这些产品60%是出口的,对传感器的要求很高。”言下之意是国产的传感器的质量得不到认可,用国产传感器很难说服国外的消费者。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产传感器的进步大家都看得到,但是基础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扭转。目前国内传感器企业有1800家左右,全球大概6000家左右。占了将近三分之一,传感器种类也比较齐全了,可是仔细研究之后,你会发现都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中高档传感器100%的进口,例如:位置传感器国内还停留在3轴层面,6轴以上全部是国外厂商的产品。在低端传感器方面,精度做的不够细。以气压传感器为例,它是四轴飞行器悬停高度的关键性器件,它的精度决定飞行器的悬停精度。国外好的气压传感器精度在一米以内,可是国产的做的好的也要在2米以上。
所以不但在高端传感器方面我们要跟上前进的步伐,在基础传感器方面也要下大功夫。不能觉得别人有了我们也有就行了,有也要有最好的。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才能拿到盛宴的入场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EDA一直是国内的弱项,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所垄断。设计工具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传感器发展(不光是传感器行业,电子设计的各个行业都是如此),用着别人的工具,也会很大程度上限制着你必须要跟着别人走。所以想走出自己的路,就必须有自己的“鞋”,EDA工具就是那双鞋。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产传感器的后续支持不到位,以飞思卡尔的MMA8452加速度传感器为例,国内有传感器厂商的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都已经达到MMA8452的水品。可是如果用国产的话,智能硬件厂商还要花时间去开发传感器的应用,然后还要进行系统调试,产品开发周期明显加长,这对更新周期本来就很短的消费电子类产品来说是致命的硬伤!而如果用飞思卡尔MMA8452,就可以直接使用飞思卡尔成熟的解决方案,大大缩短产品周期。
所以除了硬件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攻坚,结合硬件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完善和提升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
SIP是方向
目前传感器的应用不再局限于提供简单的环境参数,还要有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等基本功能。在基本功能之外也要承担原本处理器所承担的一些任务(为任务日益繁重的处理器减压),要拥有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对被测信号进行信号调理或处理。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将MCU和传感器进行整合是传感器产品发展的趋势。
由于传感器使用的MEMS工艺和MCU制程有差异,想要SOC化,将它们整合到半导体技术上比较困难。相对而言,SIP方案更加可行。然而,传感器很多的应用场景要求它处在常开状态。所以常开状态和低功耗之间的矛盾是MCU与传感器结合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