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可以反映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TC指数分析金融危机对主要国家机床竞争力的影响。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可以反映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本文将通过TC指数分析金融危机对主要国家机床竞争力的影响。
从大类来看,机床分别金属加工机床整机和机床附件,高档数控装置,测试设备,模具、工具、刀具四类零部件产品。
在金属加工机床领域,日本的贸易竞争力最强,TC指数基本在0.8以上,2009年有所下降,随后持续攀升,目前基本在0.9左右。金融危机对德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大,2009年TC指数达到0.53,目前基本保持在0.5以上,比危机前提高0.1个点。美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有所提高,2010年TC指数为-0.07,但2011年以后随着进口大幅增加,TC指数再次走低。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较大,从2009年以后持续走低,目前已接近-0.7。
在机床附件方面,2007年德国和日本的贸易竞争力水平相当,但危机后德国变幅不大,日本则持续增长,2011年受经济不景气影响TC指数略有走低,随后再次回升。美国机床附件的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也有所提高,但2010年以后由于进口需求大,TC指数直线下降,目前已跌至零以下。而2008年,中国机床附件TC指数几乎达到零的分界线,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此后大幅走低,2011年达到-0.36的最低点,2012年略有回升,但仍在-0.3左右。
在模具、工具和刀具方面,德国贸易竞争力变动不大,TC指数基本在0.35左右,而日本危机后达到0.73的最高值;美国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大幅走低;中国的TC指数已从2007年的-0.26升至2012年的0.02,贸易竞争力大幅提高。
在测试设备中,德国和日本的贸易竞争力一直不相上下;美国则在危机后TC指数有所提高,2010年有所下降,目前基本稳定;中国测试设备的贸易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从2007年的近-0.7升至2012年的-0.5左右。
在高档数控装置方面,德国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较强,TC指数接近0.7,日本在0.4左右且不断走低;美国的贸易竞争力变化不大;而中国高档数控装置在危机后贸易竞争力大幅增长,TC指数从2007年的-0.3升至2012年的0.04,且2012年在进口减少情况下出口增加。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可以反映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指数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等于0时表示该产业竞争力处于中间水平。本文将通过TC指数分析金融危机对主要国家机床竞争力的影响。
从大类来看,机床分别金属加工机床整机和机床附件,高档数控装置,测试设备,模具、工具、刀具四类零部件产品。
在金属加工机床领域,日本的贸易竞争力最强,TC指数基本在0.8以上,2009年有所下降,随后持续攀升,目前基本在0.9左右。金融危机对德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的影响不大,2009年TC指数达到0.53,目前基本保持在0.5以上,比危机前提高0.1个点。美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有所提高,2010年TC指数为-0.07,但2011年以后随着进口大幅增加,TC指数再次走低。中国金属加工机床贸易竞争力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较大,从2009年以后持续走低,目前已接近-0.7。
在机床附件方面,2007年德国和日本的贸易竞争力水平相当,但危机后德国变幅不大,日本则持续增长,2011年受经济不景气影响TC指数略有走低,随后再次回升。美国机床附件的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也有所提高,但2010年以后由于进口需求大,TC指数直线下降,目前已跌至零以下。而2008年,中国机床附件TC指数几乎达到零的分界线,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此后大幅走低,2011年达到-0.36的最低点,2012年略有回升,但仍在-0.3左右。
在模具、工具和刀具方面,德国贸易竞争力变动不大,TC指数基本在0.35左右,而日本危机后达到0.73的最高值;美国贸易竞争力在危机后大幅走低;中国的TC指数已从2007年的-0.26升至2012年的0.02,贸易竞争力大幅提高。
在测试设备中,德国和日本的贸易竞争力一直不相上下;美国则在危机后TC指数有所提高,2010年有所下降,目前基本稳定;中国测试设备的贸易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从2007年的近-0.7升至2012年的-0.5左右。
在高档数控装置方面,德国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较强,TC指数接近0.7,日本在0.4左右且不断走低;美国的贸易竞争力变化不大;而中国高档数控装置在危机后贸易竞争力大幅增长,TC指数从2007年的-0.3升至2012年的0.04,且2012年在进口减少情况下出口增加。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最新反馈
- 暂无反馈
无须注册,轻松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