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转型升级专家说“法”
【编者按】从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连续10 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第一大进口国。2013 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行业企业必须清楚认识我国经济运行形势,直面行业中速甚至低速的经济发展状况,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方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从“能做”到“做好”的根本性突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 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已超过了低档机床。
中国数控金切机床市场上高、中、低档机床消费比重在消费量上约为5:5:4.5, 在消费额上约为15:7:15。国内对高中档机床的需求无论在消费量还是消费额上都已超过了低档机床。相应地,国产机床产品调整步伐仍不够快速和及时,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仅为27%,且产品构成大多以低档为主。如数控机床中70% 是由单板机控制的经济型数控机床,电加工机床中80% 以上是经济型的。这两类数控机床占据我国数控机床产量的一半以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数控超重型机床等高档机床及加工中心虽也有生产,但数量不足千台,且制造成本较高。而德国、日本等机床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加工中心的年产量均在万台以上,是我国的20-30 倍。
从行业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连续10 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第一大进口国。高性能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发展滞后于主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由机床大国向机床强国迈进。但是,我国机床设计及创新能力不能满足航空制造业的需求,使得用户不得不寻求国外制造商,如整体叶盘加工、叶片加工、专业拉刀磨削、复合加工设备及特种加工设备等。也没有成熟的可靠性强的数控系统,国内数控系统仅在一般电加工设备上保持相应的市场份额。因此,转型升级是我国机床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实现由”能做”到”做好”的升级和跨越; 需要具备为用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企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产业内部专业化结构的调整、企业制度和文化层面的创新和升级。
2012 年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总值7001.9 亿元, 同比增长12.3%。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居高不下。金切机床是机床工具各类进口产品中的绝对主力,同比增长 6.03% ;成形机床、数控装置、刀具、零部件进口同比均呈负增长;加工中心、磨床、特种加工机床、车床位居各类金属加工机床进口前四位。面对日渐薄利的市场行情,在“能做”“做大”中国机床企业的前提下,已经到了“做好”“做强”的关键时期,成为中国机床工业无法回避、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2013 年4月21 日,由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主办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论坛隆重召开。本期《市场走势》汇集了各国机床行业专家观点,前瞻行业趋势。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 根据现阶段的宏观形势和行业现状,提升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才是转型升级重中之重的选择。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我们仍然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高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 与先进国家同类、同档次产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我们现阶段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之一, 就是要在已有规模和品种的基础上,把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做好”上, 就是说, 要实现从“能做”到“做好”的跨越。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斌: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正在实践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转折和跨越。在这个调整和转型过程中,企业必须实现包括技术进步、管理升级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在内的综合素质提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创新的理念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与管理经验。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将可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现在的关键是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什么可以“拿来”,什么必须靠“自主”的战略规划。在引进吸收与自主创新间寻找平衡点。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 :近20年中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但是中国企业主流的创新模式是渐进创新、二次创新。许多核心技术没有解决。中国制造企业要实现突破性创新,需要从加强基础研究、观念突破、充分利用突破性创新的机会,重塑中国人才教育体系、营造突破性创新的生态系统等8 个方面着手,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催生新兴产业。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袁立: 飞机跨代发展以及需求量的剧增给飞机制造带来了巨大挑战,大量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相继涌现,传统的制造装备已无法满足新机研制生产的需求,因而急需面向飞机制造的先进装备来解决飞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瓶颈。
西班牙达诺巴特集团创新主管安琼. 洛佩斯 乌索斯: 可持续的制造业意味着该行业将越来越多地关注其生产活动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机床行业最近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在其业务中负责人和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对于一个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设计正确的策略,以确保制造业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发展相协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