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宋晓刚:机械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及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方向

  【编者按】5月15日—17日,2013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介绍了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对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加以评估,指出了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方向和2013年的重点工作。


  5月15日—17日,2013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宋晓刚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介绍了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对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加以评估,指出了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方向和2013年的重点工作。

一、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概述

  机械行业按照国家两化融合推进总体部署和行业特点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

  2009年,工信部刚成立不久,即提出了覆盖全局、带动发展、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总体方针,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下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工业两化融合推进思路:点、线、面相结合,即企业、行业、区域协同推进。

  把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作为实施两化融合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以企业为主体,按细分行业制定评估指标体系,作为的开展评估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1.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

  ①.基本把握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的进程,找准不同阶段行业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重点;

  ②.发掘企业的最佳实践,树立一批标杆企业,推广两化融合的典型经验,引导和推进行业和企业两化融合进程;

  ③.为国家两化融合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支撑两化融合关键工作的有序开展。

  2.制订评估指标体系思路

  ①继承和创新。参考和采纳了国内外相关成果,以及电子一所的总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在三级、四级等指标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突出行业的特点。

  ②把握规律和体现阶段性。把握机械行业及其细分行业企业的生产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环节,遵循两化融合推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③体现两化融合的典型基本特征。能够表征两化融合所产生的效能和效果,能够反映两化融合对能力提升的作用。

  3.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行业性。能反映细分行业业务流程特点和两化融合化发展进程特点,能从广度覆盖和深度渗透两个方面对细分行业两化融合进展状况进行梳理,企业易于理解各项指标。

  ②引导性。能够引导细分行业企业“两化融合”的工作方向和努力方向。能够发掘细分行业“两化融合”的突破性、创新性应用,发现典型经验,树立标杆企业,在行业进行推广。

  ③包容(兼顾)性。既要充分体现细分行业个性特征,也要包含机械行业主要共性特征,为在机械其他行业的顺利开评估工作,以及进行机械行业总体两化发展水平的分析对比打好基础。

  4、根据按行业推进、按细分行业推进的方针,工信部自2009年至今共选取了35个细分行业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其中机械行业按照单件、多品种小批量和大批量及大批量定制等3种典型生产类型,选取了重型机械、机床、通用机械、仪器仪表、轿车、商用车等6个细分行业开展评估工作。

  --形成了机械工业6个细分行业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掌握了细分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及关键环节,发掘和树立了一批典型企业,明确了当前企业两化融合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为引导企业两化融合进程和国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工信2011年部发布的《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规范》(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形成机械行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打下了基础

二、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

  --通用机械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产业,通用机械行业中的泵、阀门、压缩机、空分等主要产品及各种专用设备广泛配套到石油、化工、电力、船舶、纺织等诸多行业的各个层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行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亟需推进两化融合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

  --与重机行业、机床行业不同的是,通用机械产品具有产品种类更多多、型号规格跨度更大的特点,生产方式兼具单件、多品种小批量、大批量等典型的离散型生产类型。将通用机械行业和企业作为评估对象,对促进行业两化融合均衡发展和研究整个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评估工作进程

  1、项目准备和方案设计

  2012年4月,提出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方案,成立了两化融合评估工作专家组和工作组,完成了各项工作分工。

  2、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完善

  2012年5月,评估工作组开展案头研究,完成了指标体系、调查问卷和评估方法的初步设计。2012年5月末,召开了“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研讨会”,2012年6月末,在天津召开了“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交流会”,进行了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培训。2012年7月,提出了修改稿。

  3、试评估

  2012年8月在通用机械行业内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试评估工作,一方面了解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现状,另一方面听取参与调查企业对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试评估后,根据企业的反馈及调查结果,对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 

  4、确定指标体系及调查问卷

  2012年10月,在听取工信部领导、总体组专家及行业专家对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后,评估工作组参考专家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形成指标体系第三次修订稿,并将调查问卷定稿。

  5、下发问卷及企业调研

  2012年10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选取了通用机械行业大中型企业作为调查对象,实施抽样问卷调查,同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选择了上海、杭州、西安等地的七家企业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两化融合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了这些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情况,经验体会,以及这些企业今后两化融合工作的设想。

  6、撰写评估报告

  2012年12月,联合会完成了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此后,在对回收问卷认真审核和分析的基础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撰写了评估报告。

  评估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50家样本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本次调查的样本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样本企业总数仅占通用机械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1.10%,但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为5.99%;样本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为8.79亿元,远高于行业1.6亿元的平均水平。从主营业务收入来看,多数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集中在2-10亿元的区间内。

  目前我国通用机械行业已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大部分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但计算机辅助工艺开展的不多,重点企业基本实现了甩图板。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较好,两化融合水平较高,但行业信息化水平总体发展不均衡。总体而言,我国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目前处于单项覆盖阶段。具体的,行业两化融合呈现以下四方面特点。

  1)行业两化融合基础建设情况较好。通用机械企业对两化融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较为理想。首先,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其次,企业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及执行、信息化组织及领导人的情况较好。再次,企业对设备设施和信息资源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同时,企业对信息安全方面较为重视。但调查结果显示,行业尚需加大信息安全尤其是安全防护方面的力度。

  2)通用机械样本企业两化融合的单项覆盖情况总体较好,产品设计信息化、生产管理、生产制造、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发展水平较好,工艺设计信息化和能源与环保信息化水平略有欠缺,要大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动态仿真与分析的应用以及能源信息管理的应用。

  3)行业两化融合集成提升和协同创新发展不均衡。大部重点分企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综合集成已初具成效,但“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需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的整合力量;部分骨干企业已达到协同创新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较高,现代制造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总体发展不均衡,尤其是在产供销集成方面,行业信息系统协同创新能力还较为薄弱,“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偏低、产业链协同尤为如此。

  4)两化融合水平与企业规模具有正相关性。通用机械行业骨干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较高,一些骨干企业已经处于创新突破的飞跃阶段,规模较大企业两化融合的平均水平更为出色。

  总体评估结果: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处于单项覆盖阶段。

  通用机械行业两化融合主要差距:工艺、制造、产品信息化、信息化集成应用、信息系统应用效率等6个环节有待提高。

  1、深化工艺信息化水平,打通两化融合瓶颈;

  现阶段,在通用机械制造行业工艺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是CAPP,CAPP系统提高了工艺设计效率和工艺的规范程度,但有不少CAPP系统也存在着不能充分利用工艺知识、缺乏同各个部门协作、应用深度不够,成为遏制通用机械行业企业信息化进程的“瓶颈”,造成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只有在统一数据源、统一数据模型和统一用户管理前提下,才能真正达到工艺信息的集成和工艺业务协同。

  2、加强制造信息化精度,巩固企业发展基础;

  生产制造是通用机械企业发展的基础,生产制造过程的两化融合是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的核心。建立以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生产管理体系是当前推进两化融合的重点和难点。

  3、推进管理信息化模式,提升集成管理水平;

  现阶段,通用机械行业部分企业生成计划控制模式落后,尚未实施ERP的企业生成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很多时候无法准时交货。部分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信息化整体的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信息技术没有与业务流程优化组合,也没有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相适应,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综合效果不佳。

  4、推广产业链信息化管理,构建敏捷制造模式;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组织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和运用效率,可以跨越组织边界共享和利用,达到“1+1>2”的效应,有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和协调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进行资源整合。

  5、重视产品信息化建设,支撑制造服务体系;

  产品信息化是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增强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产品信息化是通用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产品信息化应用于售前、售后的制造服务体系中,是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制造服务为下游客户提供相关产品的运营的专业领域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给企业带来效益。

  6、提高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水平,提信息化系统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不同,信息技术要真正融合工业企业,需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和管理模式,如ERP、PLM这类管理平台软件,尤其制造信息化系统(MES)个性化要求较高,通过符合企业特点的二次开发,形成符合企业特点的高效信息化系统。

三、机械行业两化深度融合重点方向

  两化深度融合是行业和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机械工业“十二五”任务:

  5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主攻高端、夯实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重点工作:攻高端、夯基础、强管理;目标:加快机械工业由大到强的步伐,即机械工业“十二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应紧紧围绕行业发展战略、重点工作及发展目标来开展。

  1、信息技术融入设计开发技术各个环节,协同工艺、制造、市场营销等,提升企业创新和研发设计能力;

  2、传感、控制、通讯等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提高产品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3、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融入产品生产加工过程。提高制造精度、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等;

  4、信息技术融入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5、重视信息系统综合集成,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及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提高企业两化融合综合效率;

  6、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安全生产等;

  7、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加强和促进机械行业与软件行业的融合。加强双方信息沟通交流,尤其是技术、市场、生产、管理等各方面人员的互动和交往,把供需关系转变为协作、合作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013年重点工作:

  一是以已开展的细分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成果为基础,把评估工作从产品领域拓展到热加工工艺领域;

  二是积极配合工信部两化融合评估认定工作部署,研究和开展机械全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和认定工作;

  三是积极配合工信部两化融合创新推进专项行动的重点:工业云创新行动,携手软件行业和区域,促进机械工业企业工业云创新应用;

  四是探索和促进行业和区域协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两化融合推进模式和机制。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