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国际加工中心市场:中国消费量夺冠

进入21世纪,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所必需的现代先进数控机床,在精度、效率、自动化技术上进入了新一轮竞赛。其中,重要机床加工中心(以下简称MC,Machining Center),市场需求前景广阔。无论在四大国际机床展和宇航、汽车、军工、IT、机械工业各重要部门实际生产应用中,其高效性、攻坚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愈益鲜明。在未来工业进一步发展的柔性自动化生产中,将使用更多的MC和以MC为基础的FMC、FTL和FMS作为制造装备,其先进性与主力作用将异常突出。目前,全世界都在竞相发展,美、德、日在技术水平上、创新上走在前列。而中国,在科研、设计、制造使用上差距明显。如何做到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讲究战略战术,加速发展,实是机床工业必须深入系统研究分析、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从一些国家的数据鸟瞰世界MC市场

在世界数控机床拥有量中,MC的数量仅次于数控车床。笔者根据一些相关资料粗略估算,2005年全世大约拥有MC 50万台。其中美国拥有MC约21万台,约占其当年数控机床拥有量的32.3%和全部机床拥有量的9.1%;日本拥有MC约9万台,约占其当年数控机床拥有量的23.1%和全部机床拥有量的7.5%;中国拥有MC约4.7万台,约占其当年数控金切机床拥有量的10.4%和全部金切机床拥有量的1.2%。从上述估算数据不难看出,中国拥有的MC数量特别是在数控机床和全部机床中所占比重,要远远低于美、日两国,说明中国的MC市场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2005年中国的MC消费量已突破万台居世界第一,今后还会进一步增长。

下文分别对美国、德国、日本、中国近十几年来MC产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的演变进行系统的阐述,使读者对当今世界加工中心市场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1.美国

表1为1991~2003年美国MC之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从中可见:(1)MC之产量于1997年达高峰9809台,其后逐步下降、这与其经济状态、机床工业实力变化有关;(2)MC之消费量长期居世界之首,在1995~2001年间,均超过万台,近年则下降,1998年达高峰16403台;(3)2003年美国进口MC 3277台,占消费量7913台之41.4%。从日本进口809台,从德国进口226台,共1035台,主要为高档和准高档产品,占当年MC进口量的31.6%。从台湾进口353台,占进口MC 3277台之10.8%,可见美国市场也需要廉价实用的中档MC。美国Haas公司现1160人,月产NC机床1000台,平均每人月产一台,1/2以上为MC,且为性价比高、实用先进之MC,42%销售本国,其余出口全世界。由此可大致看出美国MC市场的需求状况。

2.德国

表2为1991-2003年德国MC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从中可见:(1)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均逐步上升,比较平稳,2002、2003年有些下降,与其经济形势变化有关;(2)消费量2001年达高峰5291台,少于美国之11505台、中国台湾之6416台、日本之6090台,多于韩国之4631台、中国之2662台;(3)德国2003年MC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分别为3765、3100、3054、3811台,大致平衡,进口3100台,主要来自瑞士、日本、意大利、美国,市场需求主要为高性能MC。

3.日本

表3为1991-2005年日本MC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从中可见:(1)MC之产量除1992~1995和2002年这5年外,15年间,其余均超过万台,占世界首位。2004、2005年达14429、16596台,两年超过3万台,出口7920、9219台,共17139台,占两年产量之和30968台之55%,大量出口全世界,占领广大市场,这是日本发展量大面广中档偏高MC策略的结果;(2)MC消费量,1991年达高峰9824台,1997、2000年分别达7936、7252台,其后逐渐下降,2005年上升至8240台;(3)MC进口量很少,1991~2003年这13年间,每年不超过200台,最少为33台,表明日本MC自主供应能力强,能充分足国内汽车各业市场需求。

4、中国

表4为1991~2005年中国MC产量、进出口量、消费量,从中可见:(1)MC产量较少(2002-2005年无数字报道,仅为估计),满足不了国内市场发展需求;(2)消费量迅速增加,2004、2005年分别为9543、12734台,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3)历年来MC大量进口,2004、2005年分别达8095、10343台,世界第一。出口很少,进口量分别为出口量352、309台之23、33倍。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及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MC,宇航、军工需要各种中大型高精、高性能、5轴联动MC;汽车工业极需各式高速、高精、高效、高自动化、省地、节能之MC和以MC为基础的FMC和FTL等、IT工业需要各种高精、高效之小型MC;机械工业各重要部门需要量大面广、性价比高、廉价实用之中档MC及少数高性能MC。因国内产量较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得大量进口。


表5 2000-2005年中国MC进口台数、金额
注:①资料来源:根据《WMEM》报导
②《机床工具资讯》2006年5期报导

表5为2000~2005年中国进口MC台数、金额及增长情况;表6为2003、2004年各种MC进口台数、金额;表7为2004年MC的进口来源地。从表7可见:(1)MC单台平均价格超过30万美元的高档MC进口共485台、占进口总台数8095台之6%。金额共2.13亿美元,占9.55亿美元之22.3%;(2)MC平均单价在14万美元以下的中档和中档偏高MC进口共7610台,占94%,进口金额7.4亿美元,占总金额9.55亿美元之77.7%。表明:中档MC仍大量进口,为台数、金额之主力。


表6 2003、2004年中国各种MC进口台数、金额
注:资料来源:《WMEM》,2005年4期


表7 2004年中国MC进口国家(地区)、台数、金额
注:资料来源:《WMEM》报导

图1为1991~2005年美、德、日、中、韩、台湾省MC消费量变化曲线,从中可见:(1)美国MC消费量长期居世界首位,从1998年起逐渐下降,2003年降至7913台;(2)2003年韩、台、德、日之MC消量量依次为5350、5004、3811、3198台。日本MC产量最多,2003年达10290台,但大量出口,消费量仅3198台;(3)2004、2005年中国MC消费量大增,达9543、12734台,跃居世界首位。

 
图1 1991-2005年美、德、日、韩、台湾省MC消费量变化曲线。

2003年美、德、日、中、韩、台湾省MC消费量共31518台,全世界估计共消费约4.5万/台,2005年约6万台。

应明确指出的是:在四大国际机床展(欧洲之EMO、美国之IMTS、日本之JIMTOF、中国之CIMT)上,展出MC之高档比例较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中档MC为数较多,中、高档的比重随经济形势与各国建设发展重点而变。

二、从国际机床展览会展品看MC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是MC发展的动力,技术上的进步创新也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下面是三个例子,分别表明MC的主轴高速化、进给采用滚珠丝杠(BS)或直线电机(LM)、5轴控制MC在展览会展品中的情况。

1、(例1)MC向高速化发展动向。

表8为日本2000、2002、2004年的JIMTOF展上各种主轴转速MC展品所占的比重,其中以15000r/m的为数最多,其次为10000r/min、20000r/min。在2004年展会上,有较多的30000、40000、50000r/min MC。


表8 近三届JIMTOF上MC展品主轴最高转速分布 单位:台数相对比重(%)

2、(例2)在MC伺服进给系统中采用滚珠丝杠(BS)和直线电机(LM)驱动的状况。 在JIMTOF2002和2004上展出的MC,其伺服进给系统采用滚珠丝杠驱动的展品台数略多于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的展品台数。采用滚珠丝杠驱动的MC展品,其快速进给速度一般在20~60m/min之间,超过60m/min的只有百分之几(个别展品也达到120m/min)。而采用直线电机驱动的MC展品,快速进给速度超过60m/min占多数,一般在70~120m/min之间。当MC的快速进给速度超过60m/min时,已有越来越多的机床制造商采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

3.(例3)5轴联动控制MC所占比重愈来愈高。

图2表示在最近三届JIMTOF上,五轴联动控制MC在全部MC展品中所占比重愈来愈高,JIMTOF 2000为8%、2002时上升至16%、JIMTOF 2004达到28%。随着数控技术特别是编程和防撞技术的进步、主机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为满足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的需求,今后5轴联动控制MC的数量还会增加。

 
图2 在2000、2002、2004年JIMTOF展上5轴控制MC占全部MC展品的百分比

总之,今后世界对MC的市场需求,将随经济发展和技术提高而不断变化。因整个机器制造业中,棱柱体零件、箱体、框架、杂件、曲面型件等约占总体之60%,采用MC加工,具有许多优点,能大大提高精度、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减少辅助时间,降低成本,今后MC的使用将不断增多。长远的发展趋势应是:提高精度、效率、自动化、多样性、成套性、综合性。但随着各种技术支撑、加工工艺、机床结构、NC系统、功能部件、刀具测量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和创新,MC将会出现波浪式的发展热潮。中国的MC市场十分广阔,既需要大量普及型中档MC,也需要高速、精密、大型和5轴联动控制的高档MC,目前高档MC虽然数量上只占全部需求的10%左右,但金额上却可占到30%左右。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