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林木西深谈中国特色沈阳机床之路

  重化工业是大国兴衰的重要标志,高加工度化是重化工业化的必由之路,而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床工业是高加工度化的“指示器”。作为制造工业“母机”的机床行业,其发展水平无疑代表着一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其生产方式、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等,决定其在新一轮世界竞争中的前途和命运。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能靠引进,只能靠创新。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如果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再到“中国服务”的转变,中国只能是“制造大国”,永远成不了“制造强国”。制造业强国无不拥有各自的“领头羊”:德国有西门子、美国有GE。“中国智造”和“中国服务”的领军企业在哪里、中国机床行业的自主创新道路怎么走,“沈阳机床”所走过的道路给人以重要启迪。
  何谓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沈阳机床”道路?沈阳机床董事长、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关锡友认为,作为“中国装备、中国制造”的代表性企业,就是要寻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国有企业的崛起之路、令世人瞩目的“中国智造”的升级之路和做大机床企业、成为世界级企业的跨越之路。从发展轨迹讲,就是由“追赶者”向“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发展演进之路。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相结合,研发、应用、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开放式、国际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在这方面,沈阳机床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有国内机床行业唯一设立在企业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机床行业重大科技专项”,由沈阳机床牵头、联合全国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6家国内顶尖院所组建的“数控机床技术创新联盟”,合资建立的数控系统产业化基地,以及沈阳机床智能化装备培训基地等,从而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中国特色的知识创新体系。主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与高校结合和与国外联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攻关。沈阳机床从2003年起组成核心技术团队,2007年在同济大学成立沈阳机床上海技术研发中心,与沈阳计算机研究所、日本安川电机、意大利菲迪亚公司组成“三国四方”的科研攻关团队,2011年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飞阳”运动控制系统,并与同济、清华、德国波鸿鲁尔等多所国内外大学,以及中科院计算所等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世界性的人才网络,做到了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对接”。
  三是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径。沈阳机床并没有走传统的线性式自主创新道路,而是实行“逆向式自主创新”,即从自主创新的主要环节开始首先取得突破,并采取并购式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和联盟式创新等多种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由引进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转化,并朝着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四是中国特色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化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转变、由削减式制造模式向一次成型的叠加式制造模式(3D打印)转变。沈阳机床目前已成功地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通过OME(代工生产模式)将普通机床生产剥离出来,企业主体实现向数控机床生产转变;二是由单纯的技术攻关向国家建设急需的重点项目攻关转变,破除国产机床“无脑化”、“空心化”,外国大脑长期指挥中国数控机床“体脑分离”的弊端,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最终成功地攻克了数控系统国产化这个最大的难关,使数控机床的成本下降了40-50%;三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2012年在南京国际机床展推出的5台产品具有特征编程、图形诊断、机床实现监控等智能化、客户化功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智能化机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五是中国特色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经营结构。主要实现“三大转变”和“三大转型”。“三大转变”也即“三大调整”: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品调整的基础上,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结构创新;实现经营结构调整,从以生产制造为核心向以市场和服务为核心转变,即由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变。“三大转型”也是三大融合:实现产融结合,开办产业金融租赁公司;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大力推进机床智能化;实现增量发展和存量利用融合,实行机床再制造。与此同时,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生产一线工人由原来的70%逐渐减少到50%,加大企业营销、服务和研发人员的比重。
  六是中国特色的跨国公司发展道路。在“既大又强、世界一流”目标的激励下,沈阳机床正朝着大型跨国公司的方向大步迈进。2011年,继与美国GE、德国博世集团等多家跨国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后,又与世界500强德国舍弗勒集团正式签约,从而标志着沈阳机床成功地进入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目前,正在努力营造“欧洲大本营”,在柏林建设高水平的产品设计中心,在法兰克福建立面向欧洲的营销和服务中心,打造“德国设计、沈阳制造、全球销售”的生产营销网络。同时,实现德国希斯分公司的转型升级,使其成为高端重大型产品制造中心、新产品试造中心及高端精密功能部件制造中心,做到“德国制(智)造”为“中国制(智)造”服务。
  在董事长关锡友的率领下,沈阳机床已成功地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规模突破,由2002年的世界第36位跃升至2011年的世界第一位,机床主业经营规模达到180亿元,实现了从“追赶者”、“同行者”到“领跑者”的跨越;二是技术突破,自主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阳数控系统,彻底打破了西门子、法那克的长期垄断,我国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三是商业模式突破,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商向现代服务商转变,从单纯的机床制造向同时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转变,由国内制造商向大型跨国公司转变。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服务”,需要一代又一代机床人的拼搏和奉献。沈阳机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磁悬浮精神”。2001年,关锡友曾带领职工奋战180天,为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制造出国内一流的数控加工生产线,创造了当时中国机床史上的奇迹。如今,这种精神也被沈阳机床人称作“磁悬浮精神”,激励着广大职工勇挑重担、不断挑战、超越自我。在“再工业化”的进程中,中国机床行业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磁悬浮精神”,需要关锡友式的领军人物站在产业变革的高端,引领世界机床行业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