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轮船舶市场长达5年的高位运行期间,江苏、浙江等地的船舶产业规模扩张速度远远快于上海,尽管上海市造船完工量屡创新高,但在全国所占的份额逐年走低,从几年前的三分之一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有人担心,造船份额的持续下降会影响上海在国内造船行业的龙头地位。不过,笔者以为,这一现象并不足以令人忧虑,上海船舶工业今后不应再以量取胜,而是要通过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高端产品研制、设计和产业服务等领域谋求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影响力。
“十二五”时期,上海受土地、成本、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已没有太多的资源和条件来支撑大规模投资建厂的发展模式,再加上其正从自我发展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转变,因此不论是航运、港口还是船舶工业,产业发展规划都将站到更高的位置来谋划,以促进长三角的协调发展。从沪上船企先后搬迁也能看到,上海市区内工业企业尤其是重工业生产场地已越来越少,制造中心已向周边转移,因此,未来该市船舶工业的转型将更需要由创新来驱动,以软实力来指引。
这一点其实在最新发布的《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能得到印证,该市船舶工业今后几年的“第二产业属性”将越来越少,而是更多地融入“第三产业属性”,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更深层次上融合到一起。由此可见,沪上船企未来的竞争力将不再仅仅包括硬件设施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等,营销服务能力、软件设计能力、船舶物流能力等都会成为其核心竞争和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对于上海而言,未来在评价该地区船舶经济运行时,不仅应统计其完工量在全国船舶工业总量中占据的份额,更应统计在高附加值船舶、海工装备领域所占的比例,统计国内船舶制造订单中又有多少出自“上海设计”,以促使该市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名副其实的“智造”中心。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