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五”、“十一五”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高档齿轮加工机床领域已拥有了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具备了滚齿、插齿、剃齿、磨齿、锥齿轮加工等各种加工方式的数控高效精密制齿机床,可满足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能源、船舶、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各类型齿轮的加工,攻克了干式滚(铣)齿、大规格齿轮切削加工、蜗杆砂轮磨齿、全数控插齿、锥齿轮磨削、齿轮加工自动生产线等多项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部分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下游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高档齿轮加工机床,在布局形式、外观造型、规格参数、主要功能及机床功能部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难题,与世界顶级产品相比已达到“形似”。但是,在可靠性、稳定性、精度保持性、加工效率、低碳环保、智能化水平等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最终做到 “神似”,仍需在多层面上开展系统性的技术研究以及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变革。
首先,需要加强可靠性、切削机理、热变形控制及补偿技术、机床刚性及振动、轻量化技术、可重构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及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例如,在可靠性研究上,需要攻克可靠性设计技术、可靠性增长技术、可靠性试验规范和试验技术、故障模式和分布模型以及可靠性评价体系等技术难题;在热变形控制及补偿技术上,因不同材料、不同加工参数、不同冷却液、不同外部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温升变化,要根据温度作出反应,以抵消热变形对加工质量的影响,需要通过长期的实验总结出最优化的近似数学模型;在机床刚性及振动研究上,要获得机床的高刚性与优良的动态响应特性,需要解决新型结构和材料、机床动态性能综合优化等关键技术。以上关键技术及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均具有多学科交叉、实践及试验积累周期长、研发费用投入大等特点,因此,需要我们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系统统筹安排,逐步实施完善。
其次,需要建立完备的研发创新及试制检测体系。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上,需要注重团队、平台、手段、机制四大要素建设。在研发团队建设中,需要设立一支专业知识精湛、实践经验丰富、跨学科领域、不被经常性生产和售后服务困扰的高素质队伍,集中精力专业从事前沿技术研究、关键技术及基础共性技术攻关,以及时追踪世界最新技术动态,突破技术创新瓶颈;研发平台建设应真正做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紧跟国家行业政策方向,以项目为纽带,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研发手段上,应构建CAD/CAE/CAPP完善的辅助研制系统,特别关注CAE能力的提升,进而真正实现数字化设计、分析及虚拟制造;机制建设上,通过激励措施不断提升研发效率,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同时,应加强研发质量和水平审核,尽可能在源头杜绝降低产品可靠性的因素,并真正做到研发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完善的试制检测体系需具备高效精确的检测设备、独立的试验场地、严谨细致的设备操作及试验控制程序、便捷的试验方法和优化的试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四个关键要素。完备的研发创新及试制验证体系,是中高档机床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最终实现“神似”的必备基础。
最后,好的产品设计需要严格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作保障。零件加工质量不稳定、检测能力不足,装配调试不到位;外购元器件、关键功能部件和配套件未经严格测试检验和筛选而存在质量隐患;一线工人质量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不高,造成人为附加隐患等原因,大大增加了我国中高档机床的质量不稳定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完善生产、检测设备保障能力;同时,确保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到位,特别注重质量隐患预防体系和质量问题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杜绝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对一线员工,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考核与效率考核并重的员工薪酬体系,并注重员工质量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强化培训,从而将人为隐患减到最低。严格精细,甚至苛刻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才能将技术转化成真正的精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高档机床由“量变”到“质变”的提升,需要从全局着眼,细节入手,以孜孜以求的态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努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 暂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