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来发展"国内机床行业长期发展方针

  机床行业建国后一直是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文革"前,通过引进苏联技术,已基本建成完整的机床行业体系,特别是重型、精密机床已能基本满足国内建设的需要,为国防尖端工业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机床技术水平、数控化、产值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我国机床产值列世界第三位,数控化率达20%。然而放眼世界,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差距仍然很大。我国机床行业产量世界第一,而产值才达到第三,实是大而不强,技术上仅居世界二流水平。2008年,我国机床进口75.8亿美元,居世界各国首位,而出口仅为21亿美元,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仅为61%。同时,进口的产品在数量上并不多,但技术附加值极高,价格昂贵。出口的产品数量多,价值也低,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材料型(如钻头、磨料等)。究其原因就是技不如人。

  我国机床质量大致上列于瑞士、德、日、意、法、美、英、西班牙之后。上世纪60年代末,在精密机床专案的推动下,我国生产的坐标镗床、齿轮磨床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80年代,有的机床厂为德、日企业来图制造质量较为严格的机床,并且做得很好,还出口了相当数量。在那时的基础之上,如今我国的齿轮磨床产品在国际上属上流水平。

  品种数似居德、日之后,近年来有长足的进步,如发展了多坐标联动、数控复合加工机床等高档数控产品。但仍难满足军工、汽车等行业的需要。

  机床行业要发展,就得增强竞争力,努力提高质量,大力发展品种,提升技术水平,以替代进口,扩大出口。多年前机床行经济情况不大好时,有的企业曾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来发展"我们以此作为行业的长期发展方针。

  如何抓质量、品种,提出几点老生之谈。

  一、质量

  (1)提高重视、健全组织、将质量形成企业文化。其中,较为重点的是企业生产、利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由于大部分对企业和领导的考核,利润是硬指标、质量则是软指标,这就会造成企业领导对质量工作的重视打了折扣。美国有些上市的机床公司每年要追逐较高利润,导致质量上不够重视,最终逐步使得企业丧失竞争力而倒闭;而有的日本企业宁愿不上市,以免股市影响其经营理念。

  (2)制定全面、高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一是将国际标准的验收指标合理适当的压缩为企业标准,自我加压而不是走边缘路线,借此提高精度保持性,延长使用寿命,赢得用户信任。二是适度制定严格的企业标准,如零部件、装配及外观等,以保证整机性能指标。

  (3)立样板、树榜样。企业以某个质量上乘的机床作为样板,使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这对提高质量较有成效。

  上世纪80年代,济南第一机床厂为日本马扎克公司来图制造车床,并由日本公司出口美国;南京机床厂为德国Traub来图制造数控车床,德方派人驻厂验收,并返销该国。后来只因企业对此类合作认为监督太严、挣钱不多而不愿再做,也有因企业经营不善、资金困难使得这样的合作没能坚持下去。事实上,这种的形式对提高产品质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是值得借鉴。

  其实,企业也可选些国外质量上乘的机床,通过测试积累质量数据,并以此为样板。

  (4)加强工艺纪律,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提高素质、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工艺攻关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机床可靠性差、故障率较高及服务力度不够的情况,应把产品质量问题解决在出厂之前。众所周知,机床故障率呈浴盆型曲线,即机床使用初期故障率较高、中间较低,且长期稳定。因此,建议企业要充分做好机床出厂前的监测工作,甚至不同工况多日连续试运行或经数月使用后再出厂。

  (5)提高国产配套件质量。丝杠、导轨、轴承、液气密件、强电、弱电甚至冷却、罩壳等零部件无一不影响机床质量。进入WTO后,机床零部件、配套件、材料等国际配套已很方便,尽管进口零部件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但价格较高。过多使用国外配套件不仅会削弱企业竞争力,而且对国内产业链的发展也不利。建议将质量放在首位的同时,对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多扶持、共同提高。

  二、品种

  (1)扩大设计队伍,多种方式培养提高设计人员。发展品种关键是设计队伍质与量。让设计人员在国内外多看看(如展览会、工厂等)给机会在职"充电"学习,寻找机会参加国外合作设计。

  (2)多种方式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仍是发展品种的捷径,应参考前些前的成功经验,少花钱,办成事。

  a.单纯的花钱买图纸。这种方式在上世纪50年代就买苏联图纸发展了一大批品种,似较成功。但80年代引进西方图纸成者较多,但败者亦不少。如北京机电院引进Cincinati公司的立式加工中心、北京第一机床厂引进Coburg公司的龙门镗铣及济南第二机床厂引进的Verson公司压力机,效果较好。但北京第二机床厂引进丰田公司的卧式加工中心,济南第一机床厂引进Mahon公司的工具铣型加工中心均不成功。这两个失败有多方面原因,但前者(丰田机)得用很多国外配套件,成本很高,没有市场;而后者为Mahon公司即将淘汰的产品,刚性似较差,没有市场前景。

  b.合作生产式引进。如济南第二机床厂"技改"需一批龙门和柱式镗铣床,该厂与法国Forest公司协议,购买其产品并带进技术,现已制出多种产品,似较有竞争力。

  c.买欧美破产厂的图纸。国内似有企业花了不多钱买了一些图纸。这种情况较复杂,机会虽然难得、但所买图纸可以马上应用。

  d.委托外方(合作)设计。现在欧、日似有这样的设计机构,但价格不菲。

  e.引进国外人才,在国内(外)主持指导设计。

 (3)样机测绘改进创新,发展品种。我认为这仍是较经济快捷的方式。企业对样机经充分检测试验、分析后,不侵犯其专利,在吃透专利内涵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创新。这种做法并不违反专利权的规定。机床的结构自蒸气机时代的天轴皮带驱动,到电机齿轮箱传动,进而至伺服数控,不同的阶段有较大的变化,但同一阶段机床结构的变化大都是渐进的。我们生产的C620车床,X63铣床原型来自苏联,而1935年德国Schlesinger的教课书上,就能找到类似德国厂家生产的机床结构。

  国内这些年进口了很多先进机床,设计类似机床时可多去现场看看,并收集有关资料,既可触类旁通,又可类比创新。

  (4)大胆创新,试验求证。随着数控、伺服、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床技术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如多坐标联动,双丝杠驱动,直线和回转力矩电机,高速电机等。创新要大胆,分析要细致,应用要通过试验求证。为此,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机床试验室。

  企业吸收新东西既要敏感,但不能盲目跟风或不经试验而应用,应避免以前曾用普通塑料作动力蜗杆,水泥作床身等作法。

  (5)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功能、速度、软件有飞速的进展,积极利用极有助益。前十年CAD基本上是二维,现在三维很普遍,机床强度、刚度、振动的计算也少复杂些,仿真造型也快一些。通过网络,可以收集到海量的有关信息,如同类产品的样本、专利、配套件的资料等等。

  范宏才,81岁,高级工程师。江苏常熟人。1949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机械系。历任济南第二机床厂总设计师,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我国驻法使馆一秘,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副局长、总工程师、部科技司司长、部副总工程师,离休后还担任生产工程学会会长、机床出口商会会长、两届液压气动密封协会会长,部里机械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委员。从1949年测绘做机床开始,基本没有离开机床行业。58年在济南二厂整理苏联图纸或测绘,制造了多个品种的龙门刨、大插床、拉床、大平磨及各种大型压力机。以后到铸锻所开始从事锻压机械研发工作,当时行业里很多图纸都是从铸锻所出来的。1966年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研制了3600t六面砧超高压人造金刚石压制设备,并获得了科技进步奖。这个设备当时生产了上千台。90年代中后期任职机械科技委主任时成立了一个机床的设计公司,做了一些设计,并设计了龙门镗铣床五轴摆头,当时经厂家几轮试制得到使用,在这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